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藤嘉一的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2012-07-01 22:29:49)
标签:

杂谈

危机管理

加藤嘉一

分类: 名人危机博文

加藤嘉一的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作为一个日本人,长期生活在中国的青年学者加藤嘉一,在中国互联网和大众传媒行业中小有名气。他经常批评日本政府和公权力,解读中国社会现象,被誉为“中国通”,在中国拥有许多“粉丝”。

不过,日本人这一身份,让他头顶闪亮光环的同时,也让他陷入一场网络舆论的洪流之中。最近,甘肃省教育厅取消对加藤嘉一的邀请,并批评“加藤嘉一公开质疑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要求中国人反思为什么被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通过微博“抗议”:“网络上有日本青年学者加藤嘉一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言论,公开质疑史实。如果此言论确属加藤嘉一观点,本馆认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国际社会早有定论,不容质疑。”

从受到欢迎到遭遇争议和抵制,发生在加藤嘉一身上的这场危机,发源于他在 520日南京先锋书店讲座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回答。

在讲座后半段大家提问时,一个男生提问:“我想要知道,有哪些渠道可以了解真实的历史,历史的真相?”加藤嘉一回答说:“中日双方都应对自己的历史认识反思,了解历史真相,有效的途径是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并补充说:“当年在南京所发生的事情我始终不明白。”

接着,他还表示,正是由于中日说法不一,所以他也不明白真相到底是什么,因此只有按照他所提的多渠道方式“耐心地去做”。

从以上回答来看,加藤嘉一的话语是中性的,看不出有任何倾向性,正如他事后的解释:“在回答中围绕当年在南京发生的屠杀事件表达的‘不明白’,指的是具体的数字和细节”。

如此没有感情色彩的回答,却被人们理解为“否认南京大屠杀”,在我看来,或许是“语言表达不严谨”所致,与敏感的中日关系也不能摆脱关系。

中国和日本原本就是两个颇有渊源且关系敏感的国家,而且敏感之中的敏感问题,就是南京大屠杀和钓鱼岛的归属。

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日本在南京对中国人民和战俘进行的那场大规模屠杀,依然触动着中国人的神经。对人们来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被日本侵略的证明,其真实性神圣且不容置疑。

尽管不是主动触碰,加藤嘉一还是踩到了南京大屠杀这颗“地雷”,并“挂了彩”。如何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考验着这个对中国国情颇有了解的日本小伙儿。

加藤嘉一的遭遇,让我想起前段时间李娜的祸从口出。身为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因“我只是一个网球运动员,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的言论,陷入了外界对她“忘本”的质疑,被解读为不爱国、不愿为国家出战。

事发之后,李娜进行了道歉,并做出了回应:“传播这个消息的一方并不在现场,报道的并不是事实。”

事后的道歉,加上原本良好的“群众基础”,让李娜勉强度过了危机。可见,发生危机不可怕,关键是当事者的态度,如果态度诚恳且为自己的言行及时进行道歉,人们也不一定非揪住“小辫子”不放。

可惜加藤嘉一事件没李娜事件那么简单。和为国家争取过荣耀的李娜不一样,加藤嘉一是在中国的日本人,其身份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都很尴尬:如果完全站在中国立场,难免会受到日本本国民众的抵制;而一味站在日本立场,又肯定会被中国民众所抛弃。

在水火难容的“夹缝”中,加藤嘉一的言论应该慎重再慎重。被人们误解后,更是应该做出合理的回答和解释。

就目前来看,他的“语言表达的不严谨”以及“没有否认过南京大屠杀”回应,并不足够支撑他跨过这道坎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仍旧继续“发难”:“加藤嘉一作为一个学者,对历史不应该‘不明白’。”无意中捅了“大娄子”的,要想度过这次危机,真得还要再好好动动脑子才行。

 

 

 

近期精彩推荐:

是什么造成了李途纯的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