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企业危机博文 |
中国的企业家在商业经营上游刃有余,但在人情世故的处理上莽撞而粗暴。去年,娃哈哈与达能争端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作为一名危机管理专家,我在冷眼旁观这场争论的同时,也为宗庆后高调且强硬的对抗达能的方式,感到遗憾和担忧。由此,分别写了两篇文章登在了我的博客上。
第一篇文章“宗庆后:企业经营的高“财商”,危机管理的低情商”,我总结了宗庆后危机处理的三点失败,并警示“只有认清危机的‘庐山面目’,理性分析,策略、战略双管齐下,才能力挽狂澜。而在化解危机、走出低谷的过程中,分得清哪是鸡毛、哪是令箭才至关重要。”
第二篇文章“娃哈哈&达能:“中国式闹剧”的四种结局”,我归纳出此次事件的四种结局,提醒双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商业竞争中,远非你死我活那么一条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赢现象比比皆是。”同时反思,“在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与外国企业、外资的关系?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并使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发展壮大?”可惜,时至今日,双方纠纷仍然没有了解。
最近,宗庆后与达能之争再掀波澜:有消息称宗庆后涉嫌偷漏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财经》杂志报道,2007年8月,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举报人,实名举报宗庆后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未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收到举报后,迅速督促杭州地税局查办,2007年11月稽查局正式立案。
在两公司谈判目前还处于没有突破进展的微妙阶段,宗庆后偷漏税的消息被披露无疑是枚重磅炸弹。而远不如对手范易谋那么圆滑的宗庆后,在这则负面消息的曝光中非常被动——据媒体称“多次拨打宗庆后手机,在他接听的三次通话中,宗庆后没有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就挂断了电话。”
很难说,宗庆后偷漏税事件背后没有达能的影子,至少在新浪网的调查中,约70%的网友认定达能是此事的幕后推手。
“偷税门”后,宗庆后一方面在面对达能的谈判中将更加艰难;另一方面,在面对一直以来力挺娃哈哈与宗庆后本人的众多中国消费者也将异常尴尬。而我最担心的却是,尽管最终偷漏税事件不会对宗庆后在法律上带来直接严重的冲击(宗庆后在税务部门启动调查后,于2007年10月补交了2亿多元的税款),但达能会不会还掌握有宗庆后本人的其他不利材料,以此制约,实在很难判断。
宗庆后透漏税事件到4月15号,似乎水落石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宗庆后直截了当点出,举报他的就是达能方的秦鹏。然而,不管秦鹏是否是事件的“深喉”,单纯从偷漏税事件,可以推断达能虽动了杀心,但还留了余地。这就是法国人危机处理的狡猾与老练。
更多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