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乱吃零食问题是大多数学校都当做常规教育工作来进行的。就治理学生乱吃零食而言,有很多种方式,但有些方式是奏效的,有些方式就未必了。 “班主任,今天我们班里又有一个同学被记名了!”班里的几个同学七嘴八舌的向我告状。我问道:“我不是早就严禁在校园里吃零食了吗?怎么还有人顶风作案?”学生们回答道:“是在学校外面被记名的。”……“怎么查零食的人把战线拉到校外去了?”我心里暗想。 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安全和维持校园卫生,最近学校正在严查吃零食的行为,只要抓到买零食、带零食或吃零食的同学,必然会把他的名字和班级记下来,然后通过学校的“大广播”进行通报批评,力度很大,只要被抓住的,连班主任都会受到“株连”之罪,给班级扣分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在班会课上也是三令五申不准把零食带到学校里来,没想到现在查零食的已经“深入敌人内部”开展“反击战”了。 虽然学校的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真的能起到制止的作用吗?我觉得有待商榷。当然,为了治理这个问题,学校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播放零食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零食都是怎么来的,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到吃零食的危害。但是在检查的方式上却没有抓住要害,只致力于表面的现象,而没有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那些流动摊点虽然不见了,但他们换了一层外衣,隐藏在学校附近的强商店、文具店、书店等里面,学生还是会照常去买零食吃。那些个查吃零食的人不可能整天在人家门头蹲点吧。所以治标不治本,根本有二:其一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二就是这些不合格的商铺。单纯的检查记名的确不能在根本上起作用,只会让学生“愈挫愈勇”的另寻出路。应该联系食药所或城管部门进行治理,毕竟学校是学校,无法与这些小商小贩进行周旋。 我们教育学生,同样要把握住根本,不能太表面化,而是因材施教,针对问题进行“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