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把自己当做孩子,想他们所想
换句话说,就是要有童心,要有同理心,会共情。为班级孩子编写故事,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以他们的视角记录下来。把“事故”转化成“故事”,选材多以生活中的小矛盾为主。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在我的故事里,多多少少地渗透一些归因训练。孩子们很喜欢这些故事,天天都去读。他们能感觉到老师是懂他们的,不是只关注学习成绩的,是愿意走进他们内心的。所以他们现在很乐于和我分享他们的小心思。
亲近学生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亲近;教师多在学生中走动,适当参与学生部分活动;适时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换位思考
“知其心,然后能求其失也。”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年的育人中,我时常这样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会怎么做呢?班主任真心付出,真诚关爱,师生彼此间的隔阂便能消除,沟通更畅通!
要走进学生内心,要让孩子喜欢你,敬佩你,应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学中我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在课余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习跟不上的多单独耐心讲解辅导,生活中如有冷暖生病等状况多与孩子谈心并帮助她们。长此以往,孩子们肯定会也愿意与老师做“知心”的朋友。
走进学生内心,做他们精神上的领路人
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就必须放下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与解决方案,还要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态,学习上的问题,真正与他们平等交流,以心交心,以爱化育,让学生始终明白你所做的一切是真心为他着想,为他们好,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与学生就会成为真正的朋友。
学会倾听 做知心朋友
如果你是一棵泪草,我就乐意做一朵笑花,祈求芬芳你的慧眼。教师要学会倾听,给学生以话语权,做学生的粉丝。你们不是冤家,而是忘年的伙伴,知心的朋友,可以互相理解,能够彼此鼓励。让学生觉得,老师有厚度,有品格。我想,这应该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绿色通行证。否则,不容分说,生硬地批评,只会增加沟通的难度系数,让温情无计可施,让道义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