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曾参加一个剧组拍摄电视剧。当时剧组的拍摄外景是在一个小县城。
记得在开拍的前一晚,我们大家都在做着准备开拍的工作。导演差人叫我去。导演也是我单位的领导。所以,不敢怠慢;他说,他有一位老同学介绍了一个人想到剧组看能干点什么,让我代他看看,并说,行不行我做决定。我知道他的用意,所以我喊了付导演一起去看。
那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生得秀秀气气。问了她一些情况,刚刚高中毕业,不想考大学了。家里负担挺重,出来找份工作。
没有表演经验,到剧组找份工作?我和副导演有些为难。考虑到导演的关系,我们还是决定把她留来下来,看看开拍后有什么适合的事干吧。她说,她叫董小红,于是我们就叫她小红了。
戏开拍后,我们忙的够呛。几乎忘了小红的事,但有人反映说,有个小姑娘挺能干,只要是剧组的活儿,不论大小她都抢着干。我知道那是董小红,心里庆幸把她留下来是对的。
有天拍一场地主老财家的戏,差一个丫鬟的角色。剧务找人半天没回,导演又急着拍完转场,我也是灵机一动,想到了董小红,和付导演一商量,说试试,就把正忙活的小红喊了来。没想到还行,这小姑娘悟性挺好,副导演给她说了说,搭着戏也不多,上去没拍几条就过了。导演还说,这小孩哪找来的?还行。我说,是你介绍的,导演楞了一下,说,哦,是吗?
这事过去了没多久,组里的一位老演员病了住进了医院,我们想了一下就让董小红去照顾他。应该也就是三两天老演员就出院了。
那个剧拍得挺顺,本要一个月的,结果二十多天就结束了。杀青那天,会餐时,小红还专程给我敬酒,表达感谢。小姑娘感觉比刚进组时开朗了很多,也红润了一些。
剧组解散,大家各奔东西,很多人也就没有了联系。
电视剧播出时,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是祝贺,然后聊了些无非就是如果有机会想继续合作之类的。
董小红也打来了电话,说她看了剧中自已的镜头,丑死了。还说,她回到家里,现在文化馆帮忙。
我在想,也许是那个电视剧帮了她的忙。
大概在半年前,我与朋友在一家饭店小聚。
临到结束出门时,就见一位中年妇女搀扶着一位老者走了进来。一闪而过,就觉得似曾相识。回忆很久,终于想起来了,那位中年妇女就是董小红!肯定是她!而那位老者应该是那位剧组里的老演员,就是被董小红在医院里照顾了几天的那位。没想到,多年之后他们还有联系。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说来也巧,我在逛书店竟然又碰到了董小红和那位老演员。这回他们也认出了我。大家都唏嘘不已都感叹时间真快,变化之大。
我有些奇怪,怎么他俩在一起?
我们结婚好多年了。也许看出我有疑惑,董小红忙说,老演员也点着头。
他俩结婚?这是我没想到的。聊了几句大家留下联系方式就拜拜了。
没几天,董小红就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是约我喝茶。我去了。
一见面,董小红就说,我是给老主任答疑解惑的。于是,喝着茶,她讲了她与老演员的事。
那年,戏拍完了,小红回到家里考了省艺校的话剧表演班。毕业后被分到了群艺馆工作。就有了与专业文艺团体打交道的机会,也就有见到了那位老演员,老艺术家。时不时地要邀请专业演员去给那是些爱好表演的业余文娱爱好者讲课,而位老演员就是其中一位。
在交往过程中,小红了解到,老人在很早同为演员的妻子就因病去世了。老人为了孩子,一直没有续娶。孩子成年后又留学美国。所以成了孤家寡人,就连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小红很是同情。所以会接长不短的上门照顾他。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小红觉得这是一位开朗豁达,幽默善良的老人。小红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在老人身上她找到了感觉,她决定嫁给他,但老人死活都不同意,最后还是老人的儿子从美国打来电话,反复地劝解,老人才答应了下。到现在俩人已经在一起有差不多十年了,这十年来,他们过很好,相敬如宾,相亲相爱。老艺术家换发了艺术青春最近还指导演出了一部大型话剧,而小红也被评为高级艺术职称。
握手告别时,已是华灯初上。
看着城市中的繁灯似锦,霓红闪烁。我有些感慨:在这茫茫的人流中,我们无法判断出这些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会爆发出怎样灿烂的光点,但那一个光点,哪怕是最微弱的,也是她个人呈现给这个世界最美好的。
用世俗的眼光看,董小红是为了老人的财产吗?可他们做过婚前财产公证。是为了老人的艺术财富吗?董小红的艺术造诣也早已得到了群艺馆的认可。
所以,我以为,当下不是有好多年轻人都在重复说着的,我要找一个我仰慕的人,这位老艺术家也许就是。我们不是常常讨论什么是幸福的婚姻吗?董小红与老艺术家的婚姻算不算是幸福的呢?我的结论:是的,他们是幸福的,也许是比我们所认为的更为高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