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口述实录(报告文学) |
口述实录《经典再嫁》后记
于秀著
据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离婚的夫妻高达161.7万对,也就是说每五对夫妻中就有一对解除了婚姻,而且,这其中主动提出离婚的70%以上都是女性。
面对如此之高的离婚率,曾经有很多人对婚姻这种男女结合,构成一个家庭的两性之间的关系唯一一个合法而合理的存在提出了疑问,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尤其是中国的女性还需要不需要婚姻?这种讨论成了各时尚杂志的头版头条。
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面对这样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女性问题的研究和婚姻、家庭纪实题材的文字创作的我,觉得这除了是杂志们为了吸引眼球的噱头以外,别的毫无意义。
你说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曾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闹独身,闹自由的美国人,如今个个都想回归家庭,都渴望建立一个可靠而安全的婚姻,而一直以成家立业为己任的中国人会在今天不需要婚姻了吗?
普通人的嫁娶只是他们自己的人生盛事,不足以与外人所知,我们单单去看看那些所谓的明星脸,所谓的名人的嫁娶轶闻,便已经足够支撑我的“中国人当然需要婚姻,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美好而稳定的婚姻”的结论。
不是吗?刚刚过去的2004,几十年前轰动了全世界的杨振宁博士又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82岁的他老人家娶了28岁的漂亮的淑女翁帆,这段忘年之恋因为他们二人的别无选择而显得的圣洁动人,令我欣慰的是翁帆别看年轻,但嫁给杨振宁老先生已是再嫁,她的成功再嫁又一次证明了我的观点,女人一生一定要多结几次婚,你才能够不断的成熟、进步,不断的嫁给更好的男人,拥有更完美的婚姻,当然我指的是那种绝对以感情为目的婚姻。
还有香港的天后王菲,这个古怪精灵,特立独行的女歌星,向来以做事决断而我行我素的个性享誉娱乐圈中,与初恋情人窦唯离婚后,她的恋爱对象的成就从来没有超过她的名气和地位的,可居然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备受世界宠爱的女人也同样需要婚姻,她选择了各方面都不比她更出色的大陆男演员李亚鹏做她的新郎,最近盛传他们已在法国举行了婚礼,而李亚鹏也在装修他的新居,显然为了迎娶王菲在做最后的准备,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个性的王菲也将成为一个再嫁的女人,而是不是成功,则要看她与李亚鹏的毅力了。
据说早就与李亚鹏认识的王菲对她的再嫁充满了信心,因为她认定李亚鹏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还有很多很多,我身边的朋友,我不认识的邻居,我的只闻其声还没有谋其面的读者,他们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需要婚姻,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婚姻,因为只有婚姻才会给他们带来家的感觉,才会让他们体验长大了的感觉。
所以,不管是同居也好,不婚也好,独身主义也好,关于婚姻人们讨论的挺热闹,但有几个身体力行者?我好像并没有发现有多少人会把不婚坚持到底。
更何况,现在的人在社会上行走,是否拥有一个稳定而美好的婚姻,已经成为了这个人的社会形象的一部分,所以,想要在公司里尽快升职,可能没有比娶一个漂亮贤淑的太太,更能让你加分的了,于是,那些不婚的“愤青”们,在面临现实的礁石时,纷纷想的却是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娶一个好女人回家,这也是为什么“8分钟约会”如此盛行的本质原因。
写到这儿我觉得自己有点跑题,我是在为我的新作《经典再嫁》写后记,怎么会扯到了“8分钟约会”上面去?
实际上我想读者大概已经明白了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再嫁的女人,因为离婚的女人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渴望婚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功再嫁的女人,因为前面失败的婚姻给了她们打击,也让她们迅速成长,她们懂得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所能驾驭的又是什么,并且,学会了对每一个机会都去珍惜,因此,她们又获得在废墟上重建美丽的城堡的智慧。
像创作我的前两部作品《约会单身女人》《约会单身男人》一样,我的创作冲动皆来源他们给予我的触动,和他们的生存状态。
写这部《经典再嫁》20位成功再嫁的女人口述实录,同样是因为我接触了太多的成功再嫁的女人,看到她们今天健康、从容的状态,幸福、美满的婚姻,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你很难想象曾几何时她们是那么的充满挫败感,离婚,在曾经以为一生一世的婚姻中“出局”,被曾经爱的死去活来的男人“下课”,这种打击让她们几乎失去了生的乐趣,沮丧、抱怨、咒骂、自暴自弃、怀疑一切,曾是她们最多的表情和生存现状。
偶尔有一个表现的平静而理智的,却满眼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深沉,那种形同行尸走肉的精神状态让人更加扼腕叹息。
的确中国的女人在从一而终,任何婚姻都必须天长地久的神话中“中毒”太深,以至没有多少人能够从中自拔。
因为爱之切,所以伤之痛,同样是离婚,在西方国家的女性大多数能够理性面对的时候,中国还不乏有为之彻心彻肺的需要很长的“疗伤期”才能够恢复生活常态的女人。
可尽管如此,中国婚姻里的大多数离婚还是由女人提出的,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女性在自尊自立以后,更加重视自己的婚姻品质,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社会宽容度在增加,属于女性的空间已极为广阔,现代的女性因为面临的更多的选择而更加看重自己的权利。
是的,婚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权利,过去的老旧的婚姻观,因为社会的封闭陋塞和人们传统观念的约束而相对的稳定,而现在的婚姻处在这样一个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的时代,早已从一种相对静态,转化成为了一种相对动态,人的行为、观念包括生活习惯的开放,势必会给婚姻注入越来越多不同的内容,于是,婚姻在这时成为了一种相互适应的过程,当激情消退,婚姻里只剩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耗的时候,如果不懂得到创造,或者丧失了创造的能力,这样的婚姻适时的喊“停”,也不见得就坏到哪里去。
于是,婚姻停摆,可走出婚姻的这些男人女人却仍要继续前行,因为生命在继续,人生的舞台少了婚姻这一幕,就失去了太多的精彩。
于是,出现了那么多再嫁的女人、再娶的男人,也就出现了那么多成功再嫁的女人,成功再娶的男人。
但是,我思考的最多的是,虽然生活里出现了那么多成功再嫁的女人,譬如前央视主持人杨澜,在成功再嫁为商人妇以后,不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还成为火了一把的网络女强人,虽然现在仍回归了主持人的位置,但在强手如林的网络经济中玩了一把心跳,也不能不说是她成功再嫁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譬如成功再嫁给亿万富翁默多克的邓文迪,她用自己一嫁,再嫁,甚至三嫁的勇气和智慧,一举成为亿万富翁的太太,并成功的生了两个如花的女儿,她的传奇使她不容质疑地成为成功再嫁的女人当中的翘楚。
还有很多很多,当我在对成功再嫁的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以后,我突然发现曾经有那么多的成功女人在她的生命旅程中不止一次的走过婚姻的红地毯,而且,一般的规律是成功再嫁的女人往往都是越嫁越好,越嫁命运改变的就越圆满。我想这可能跟女性的天性中追求完美与圆满的机能有关,也跟女性更善于在创伤中学习和成长的后天养成有关。
可是尽管生活中这种成功再嫁的个案很多,但我还是看到了更多的在离开了上一个婚姻的路口,孤独徘徊,或者因为害怕在这个路口的孤独徘徊,而不敢跳出不幸的婚姻的女性。
这种把婚姻的失败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失败的女人在我的身边比比皆是,我的心理咨询室里和电子邮件箱里天天都有这类女人的哭诉和呻吟,是她们,是她们的无助触动了我,让我萌生了想要帮助她们的心意,那么怎么帮呢?我想起了写这本《经典再嫁》。
我想把我所采访到的成功再嫁的女人的倾诉变成一种文字,变成一种可以流淌到她们的心里,浸润到她们的脑子里,穿梭在她们的情绪里的东西,让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们与她们促膝交谈,把她们的幸与不幸做一个交换,看看她们怎样做才会拥有下一个幸福的机会。
我曾经说过女人才能帮助女人,因为只有女人知道她身边的这个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也许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会把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的智慧与谋略,变成一种可供女人们选择的模式与手段,变成一种可以开启心智和启发思路的程序软件,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也许这是一种很笨的办法,可面对这些哭泣的女人我实在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想让她们停止无休止的抱怨和诅咒的惟一可能,就是让她们看看跟她们有同样遭遇的姐妹是怎么做的,也许,这真的能有一些作用。
同时为了帮助离婚的女人尽快的平抚自己的创伤,调整自己的心态,安全渡过离婚以后的“疗伤期”,“平复期”,我在此书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测评和辅导的小章节,为的是让她们对自己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然后为自己确定下一步的目标。
采访了20几位成功再嫁的女性,我发现她们不同的是各自的遭遇,而相同的却是那么的多,平抚创伤的能力,积累成长的智慧,善于把握机会的眼光,和懂得珍惜与感恩的心态,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勇气和运气,成就了她们再次为之投入的婚姻和家庭,结果是很少有成功再嫁的女人会为选择了身边这个男人后悔。
也许婚姻只是一种选择,跟你选择哪一款香水的概念差不多,只不过它要比选择香水复杂一些,过程更长一些,因而就需要你更加的慎重一些。
不过好的婚姻给你的快乐要远比一款香水给你的多的多,所以,当你的婚姻真的像那款被你放弃了的香水一样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的时候,别灰心,去泡一个芳香的SPA,给你的心灵洗个澡,身边空白的那个位置又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了。
看看那些成功再嫁的女人都是怎么做的,相信你自己的运气一定是因为了你自己的努力,因为走出了那段让你不快乐的婚姻,已经意味着你在选择成功再嫁了。
面对如此之高的离婚率,曾经有很多人对婚姻这种男女结合,构成一个家庭的两性之间的关系唯一一个合法而合理的存在提出了疑问,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尤其是中国的女性还需要不需要婚姻?这种讨论成了各时尚杂志的头版头条。
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面对这样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从事着女性问题的研究和婚姻、家庭纪实题材的文字创作的我,觉得这除了是杂志们为了吸引眼球的噱头以外,别的毫无意义。
你说中国人还需要不需要婚姻?曾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闹独身,闹自由的美国人,如今个个都想回归家庭,都渴望建立一个可靠而安全的婚姻,而一直以成家立业为己任的中国人会在今天不需要婚姻了吗?
普通人的嫁娶只是他们自己的人生盛事,不足以与外人所知,我们单单去看看那些所谓的明星脸,所谓的名人的嫁娶轶闻,便已经足够支撑我的“中国人当然需要婚姻,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美好而稳定的婚姻”的结论。
不是吗?刚刚过去的2004,几十年前轰动了全世界的杨振宁博士又一次成为人们的焦点,82岁的他老人家娶了28岁的漂亮的淑女翁帆,这段忘年之恋因为他们二人的别无选择而显得的圣洁动人,令我欣慰的是翁帆别看年轻,但嫁给杨振宁老先生已是再嫁,她的成功再嫁又一次证明了我的观点,女人一生一定要多结几次婚,你才能够不断的成熟、进步,不断的嫁给更好的男人,拥有更完美的婚姻,当然我指的是那种绝对以感情为目的婚姻。
还有香港的天后王菲,这个古怪精灵,特立独行的女歌星,向来以做事决断而我行我素的个性享誉娱乐圈中,与初恋情人窦唯离婚后,她的恋爱对象的成就从来没有超过她的名气和地位的,可居然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看来,备受世界宠爱的女人也同样需要婚姻,她选择了各方面都不比她更出色的大陆男演员李亚鹏做她的新郎,最近盛传他们已在法国举行了婚礼,而李亚鹏也在装修他的新居,显然为了迎娶王菲在做最后的准备,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个性的王菲也将成为一个再嫁的女人,而是不是成功,则要看她与李亚鹏的毅力了。
据说早就与李亚鹏认识的王菲对她的再嫁充满了信心,因为她认定李亚鹏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还有很多很多,我身边的朋友,我不认识的邻居,我的只闻其声还没有谋其面的读者,他们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需要婚姻,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婚姻,因为只有婚姻才会给他们带来家的感觉,才会让他们体验长大了的感觉。
所以,不管是同居也好,不婚也好,独身主义也好,关于婚姻人们讨论的挺热闹,但有几个身体力行者?我好像并没有发现有多少人会把不婚坚持到底。
更何况,现在的人在社会上行走,是否拥有一个稳定而美好的婚姻,已经成为了这个人的社会形象的一部分,所以,想要在公司里尽快升职,可能没有比娶一个漂亮贤淑的太太,更能让你加分的了,于是,那些不婚的“愤青”们,在面临现实的礁石时,纷纷想的却是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娶一个好女人回家,这也是为什么“8分钟约会”如此盛行的本质原因。
写到这儿我觉得自己有点跑题,我是在为我的新作《经典再嫁》写后记,怎么会扯到了“8分钟约会”上面去?
实际上我想读者大概已经明白了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再嫁的女人,因为离婚的女人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渴望婚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成功再嫁的女人,因为前面失败的婚姻给了她们打击,也让她们迅速成长,她们懂得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所能驾驭的又是什么,并且,学会了对每一个机会都去珍惜,因此,她们又获得在废墟上重建美丽的城堡的智慧。
像创作我的前两部作品《约会单身女人》《约会单身男人》一样,我的创作冲动皆来源他们给予我的触动,和他们的生存状态。
写这部《经典再嫁》20位成功再嫁的女人口述实录,同样是因为我接触了太多的成功再嫁的女人,看到她们今天健康、从容的状态,幸福、美满的婚姻,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你很难想象曾几何时她们是那么的充满挫败感,离婚,在曾经以为一生一世的婚姻中“出局”,被曾经爱的死去活来的男人“下课”,这种打击让她们几乎失去了生的乐趣,沮丧、抱怨、咒骂、自暴自弃、怀疑一切,曾是她们最多的表情和生存现状。
偶尔有一个表现的平静而理智的,却满眼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深沉,那种形同行尸走肉的精神状态让人更加扼腕叹息。
的确中国的女人在从一而终,任何婚姻都必须天长地久的神话中“中毒”太深,以至没有多少人能够从中自拔。
因为爱之切,所以伤之痛,同样是离婚,在西方国家的女性大多数能够理性面对的时候,中国还不乏有为之彻心彻肺的需要很长的“疗伤期”才能够恢复生活常态的女人。
可尽管如此,中国婚姻里的大多数离婚还是由女人提出的,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女性在自尊自立以后,更加重视自己的婚姻品质,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社会宽容度在增加,属于女性的空间已极为广阔,现代的女性因为面临的更多的选择而更加看重自己的权利。
是的,婚姻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权利,过去的老旧的婚姻观,因为社会的封闭陋塞和人们传统观念的约束而相对的稳定,而现在的婚姻处在这样一个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的时代,早已从一种相对静态,转化成为了一种相对动态,人的行为、观念包括生活习惯的开放,势必会给婚姻注入越来越多不同的内容,于是,婚姻在这时成为了一种相互适应的过程,当激情消退,婚姻里只剩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耗的时候,如果不懂得到创造,或者丧失了创造的能力,这样的婚姻适时的喊“停”,也不见得就坏到哪里去。
于是,婚姻停摆,可走出婚姻的这些男人女人却仍要继续前行,因为生命在继续,人生的舞台少了婚姻这一幕,就失去了太多的精彩。
于是,出现了那么多再嫁的女人、再娶的男人,也就出现了那么多成功再嫁的女人,成功再娶的男人。
但是,我思考的最多的是,虽然生活里出现了那么多成功再嫁的女人,譬如前央视主持人杨澜,在成功再嫁为商人妇以后,不仅拥有了幸福的家庭,还成为火了一把的网络女强人,虽然现在仍回归了主持人的位置,但在强手如林的网络经济中玩了一把心跳,也不能不说是她成功再嫁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譬如成功再嫁给亿万富翁默多克的邓文迪,她用自己一嫁,再嫁,甚至三嫁的勇气和智慧,一举成为亿万富翁的太太,并成功的生了两个如花的女儿,她的传奇使她不容质疑地成为成功再嫁的女人当中的翘楚。
还有很多很多,当我在对成功再嫁的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以后,我突然发现曾经有那么多的成功女人在她的生命旅程中不止一次的走过婚姻的红地毯,而且,一般的规律是成功再嫁的女人往往都是越嫁越好,越嫁命运改变的就越圆满。我想这可能跟女性的天性中追求完美与圆满的机能有关,也跟女性更善于在创伤中学习和成长的后天养成有关。
可是尽管生活中这种成功再嫁的个案很多,但我还是看到了更多的在离开了上一个婚姻的路口,孤独徘徊,或者因为害怕在这个路口的孤独徘徊,而不敢跳出不幸的婚姻的女性。
这种把婚姻的失败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失败的女人在我的身边比比皆是,我的心理咨询室里和电子邮件箱里天天都有这类女人的哭诉和呻吟,是她们,是她们的无助触动了我,让我萌生了想要帮助她们的心意,那么怎么帮呢?我想起了写这本《经典再嫁》。
我想把我所采访到的成功再嫁的女人的倾诉变成一种文字,变成一种可以流淌到她们的心里,浸润到她们的脑子里,穿梭在她们的情绪里的东西,让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们与她们促膝交谈,把她们的幸与不幸做一个交换,看看她们怎样做才会拥有下一个幸福的机会。
我曾经说过女人才能帮助女人,因为只有女人知道她身边的这个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也许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我会把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的智慧与谋略,变成一种可供女人们选择的模式与手段,变成一种可以开启心智和启发思路的程序软件,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也许这是一种很笨的办法,可面对这些哭泣的女人我实在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我想让她们停止无休止的抱怨和诅咒的惟一可能,就是让她们看看跟她们有同样遭遇的姐妹是怎么做的,也许,这真的能有一些作用。
同时为了帮助离婚的女人尽快的平抚自己的创伤,调整自己的心态,安全渡过离婚以后的“疗伤期”,“平复期”,我在此书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测评和辅导的小章节,为的是让她们对自己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了解,充分的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然后为自己确定下一步的目标。
采访了20几位成功再嫁的女性,我发现她们不同的是各自的遭遇,而相同的却是那么的多,平抚创伤的能力,积累成长的智慧,善于把握机会的眼光,和懂得珍惜与感恩的心态,再加上那么一点点勇气和运气,成就了她们再次为之投入的婚姻和家庭,结果是很少有成功再嫁的女人会为选择了身边这个男人后悔。
也许婚姻只是一种选择,跟你选择哪一款香水的概念差不多,只不过它要比选择香水复杂一些,过程更长一些,因而就需要你更加的慎重一些。
不过好的婚姻给你的快乐要远比一款香水给你的多的多,所以,当你的婚姻真的像那款被你放弃了的香水一样消失在你的视线之中的时候,别灰心,去泡一个芳香的SPA,给你的心灵洗个澡,身边空白的那个位置又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了。
看看那些成功再嫁的女人都是怎么做的,相信你自己的运气一定是因为了你自己的努力,因为走出了那段让你不快乐的婚姻,已经意味着你在选择成功再嫁了。
谨以此书感谢那些为我提供素材的朋友和老师,他们是李琳、王小晓、刘波、王选、陈果果、周立涛、张玉萍、革新、刘壮壮、张涛、于永会、刘畅春、陈玉婷、赵晓波、李春婷、马晓娜、丁汝宁、刘涛、王鸣、于春晓,对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刚刚创作的口述实录《经典再嫁》近期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被我称为中国第一本写给女性的婚姻方面的励志书,我在这本书里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女人一生一定要多结几次婚,人生才会越来越完美,为什么呢?你多看看我写的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就会明白了。
希望通过我对这些成功再嫁的女人的经历的挖掘,给那些还没有找到方法和机会,把自己成功的再嫁一次的好女人好姐妹们,一些精神上的激励,情感上的支撑,嫁人智慧上的启发,让她们加油,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你需要的不过是足够的耐心和眼力,还有机会来临时的当机立断。
前一篇:幸福的懒床女人最大的痛苦
后一篇:《成功再嫁》女人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