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诗人海子的一些理解/金金
(2010-09-02 12:15:44)
标签:
诗评诗人诗歌金金骑云过客席禄继席存金山东济宁意识派文化 |
分类: 金金诗歌评论及诗论、其他文章 |
《简述对诗人海子的一些理解》/金金
关于提问海子与社会的问题,其实就一句话:最多是社会与他格格不入,最少也不是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关于他的人生观,只能说在客观评价上他在一定程度上尽了作为诗人的社会道德承担,因为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他那个时候,优秀的诗人或者说和他水平差不多的他的同代的诗人也是有好几个人的,诗歌界不是也不可能只有海子的诗歌,但要说他是否悲观,关于悲观一词,应该有个指向性才能说得清楚。笼统地来看,他并没什么太大的悲观,因为个人悲观只有基于对社会的失望程度才能成立,而海子本人性格并不阴郁,相反还很热爱生活、喜欢旅行。
至于海子为何自杀,到现在21年过去了,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针对海子后期和中前期的生活、环境、人事关系等结合当时社会风气来稍作分析。首先,海子自杀是有预谋的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要绝对先剔除“太孤独”说,——如果海子是由于孤独自杀的,那么他不会成为诗人,诗人没有孤独,诗人对孤独的态度是享受,进一步来说是经验,甚至可以说很实用。孤独绝对是构成诗歌的要素之一,一个诗人是不会对孤独害怕的。第二点,要说他是“不被人理解”才自杀的,那么联系他的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可以认为他的死完全是种创造,是完全不含有萎靡成分的。海子是个杰出的诗人,他不可能是个戚戚之辈,否则他也不会写出纯真的诗来,所以说海子卧轨自杀真正原因,不能算孤独和不被人理解,但可以算一种指向,这种指向对其个人而言切实是个归宿,其次这种指向只能说是生活给他的沉重,这个沉重,只有海子自己知道了(只有海子最清楚;当然要包括海子遗书上说的自己若自杀应视为谋杀,与常远和孙舸有完全关系等,也完全涉及海子自身与其所识所接受的宗教意义,笔者认为海子的性格至少绝非“伪逆化”,不是处于任何自卑一类的心理,也许就真是被人“控制思想以利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时想不开”或者“想的太开一时回不去”)。
最后重复说一点开头说的,那就是海子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他的行为不是,他的思想更不可能是,他是一位可敬的人民教师,是有浓重乡村思想的上进诗人,是个忧郁的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