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起,一心动。立冬后的次日,前往水绘园,恰逢有雨。雨不大,正好诗意般的润泽。
经过逸桥,闲步园中。渐值冬令,景区的树木泛出苍黄的衰势。游人稀少,没有刻意循着路线,只是随心逐步......
入眼的石桥,已是风蚀雨浸,与古木相依如素旧装饰点缀园中。桥上几株藤蔓缠绕,红黄相间,因雨的光泽,少了烟尘的味道,多了丝绿意的弥留。桥下鲜见清流,一片瘦伶伶的枯荷乱植淤泥之上,比起水乡的清浅池塘,这荷让人多了几分爱怜。
盆景是如皋特色,精致的小品馆陈列着各色盆栽。或大或小,姿态各异,遒劲飘逸。一些树冠直径几米的盆栽,应该不是朝夕可以茂盛的。蹲身仰目,镜头透过虬乱的黑色的根枝,灰白的天空与之相映成隧,似乎宇宙的经脉。
移步水绘园长廊右拐到因树楼,远眺轩亭,林木重掩,塘中倒影成趣。一对白鹅欢游嬉戏,如鸳鸯恩爱。对面落满黄叶的青瓦朴素,廊柱外常青植被与之咫尺相映,甚是奇妙,一副景中布满冬夏。叶落石滑,谨慎攀越石阶,平台之上小屋之中两句“月照松间觅诗痕,泉鸣涧畔听雨声”的堂联,让人顿生雅心雅意。生活如此甚好。
因不记得每处风景的落名,只能随步信手涂鸦。
往回走,到壹默斋。没有感觉风景特别,但如能了解主人的人生经历,此中深意自能领悟。
几处稻草为顶,青砖做墙的小屋,墙上挂着一排祈福求寿的红丝带,尤其是屋子里强行推介的地方特色,真是画蛇添足,牵强得很。刻意的建造远不及儿时所见茅屋顶,黄泥墙的自然土气。倒是那带着风箱的土灶,让我找到了在外婆家的童年时光,顾不得掸掸灶膛前矮凳上的灰尘,一屁股坐下,吱呀吱呀地找了回乐趣。
应该是明历年间的城墙吧?一截历史被复制在此与瘦竹相伴,或许也是为了衬托园区的文气和古意。
除了保留着历史痕迹的几处景点,水绘园并无特别之处。园中清流清浅,让人感慨,行至出口处内心总觉缺少点什么,或许是没有探寻到心目中厚重的佳话,也或许是步匆目浅,个中深意只是很难被我等粗人发觉。
是游客,总该回去的。
驻足回首蓦然见一条碎石路延伸东北首,移步向前,发现梦中所期待的庭院场景兀立眼前。进入虚掩的门推一推洞开的窗,看雨丝纷飞,宁静而喜悦。没有多余的杂音,惟有我心独自沉醉。此时此景适合静默冥思。
倾家荡产如果能够拥有一处如此小院,守着不长的光阴简耕布织,养花种菜,闲时煮茶读书,丝竹相伴真是美好。想必小宛与辟僵曾经就是如此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