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行
(2013-01-30 13:14:30)
标签:
人生牧羊人木地板不知道镇国寺 |
分类: 紫云英散记 |
(1)城市牧羊人
在居住的小城宝射河高架桥南片,新开发着一幢幢高层商住楼。简约,时尚的外墙颜色,有点大城市的品位。因为是在建工程,飞扬的尘土把四周搞的灰蒙蒙的。林立的建筑群间存在着大片大片还未开发的荒地,远远望去,芦苇摇曳,偶见一两棵孤零零的秃树直立着。整个画面一点也不生动,这样的景致实在显得荒凉。
“妈妈,你快看牧羊人。”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果然见一裹着黄色军大衣的男人,肩上甩着羊鞭,手里提着一只白色的塑料袋。在他的前方,散跑着十几只花白的山羊。那些羊儿全然不顾近在咫尺喧闹的车流,悠闲地咀嚼着面前的枯草。牧羊人和他的羊儿们一下让我感受到了乡野的气息。不知道牧羊人和他的羊儿是从哪突然转来的,还是原本就蜗居在某堆高土堆后,城市的荒园上牧放着这些自由的生命,让人惊喜。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取出相机,定格即便是乡村也越来越罕见的场景。
(2)文游台
一路向南,透过被灰尘模糊的窗户,隐约看见右首边的运河上泛着白亮亮的波光,左边是散落的村庄。行进中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多么像《一条大河》歌词里所描写的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遗憾的是寒冬腊月,如果是金秋时节,我们一定能够闻到稻花的清香。
文游台位于高邮的城北方向。因为冬令时节,这里显得清冷寂寞。除了我们一行三人,偌大院子只闻鸟声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默默吟诵着秦古人的《鹊桥仙》轻轻追踏着文人们的足迹,感受着他们曾经的豪放与忧思。寂静的园区里,荷残水浅,古井深邃。枯黄的草坪像一床黄色的绒毯,踏上去软软的。让人忍不住想在上面打个滚。院角的梅花怒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夕阳透过格式的窗柩,细碎的撒在已经班驳的木地板上......儿子说“妈妈,我好象闻到了古老的气息”。的确!一墙之外便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而这与那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徜徉在近乎萧条的文游台内,分明能感受到多少年前,文人们相聚时,吟诗作画,饮酒高歌的欢娱。
古有秦少游,今有汪增琪
“热土炊烟袅绕为文,柳稍帆影依稀入梦。”正是这份浓厚的乡音情结,让我十分渴望去看一看汪老的家乡。汪老的散文断断续续读过一些,亲昵的里下河乡音,加之他文字里的很多人,事,物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和经历的,所以读来总是那么亲切,贴近。
(3)来此做甚
顶着寒风,来到位于运河西的镇国寺塔。浩淼的高邮湖,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辩不清方向。暮风飘拂,夕阳偶尔拨开雾气,像一把锋利的剑破出一道金光。这样的天气还是有些许遗憾的,如果是清明的日子,足可以远眺到湖面上帆影点点,群鸥阵阵的旖旎风光。
擎一颗虔诚的心依序默拜着诸位神佛。
沿着旧路返回时,抬首蓦然发现古朴高大的山门背面书写着四个“来此为甚”的大字。内心不由一震,重复来此为甚这四个充满禅味的字。仿佛聆听到云层之上,有佛家正微笑俯身轻问每一位众生。真的不知道来此为甚。或许,来此,只是为了浸染这份香熏氤氲,聆听梵音袅绕。不为求?不为赎?仅仅只是感受氛围?我说不出有点复杂的心绪。而“来此为甚”四个字却深深的嵌入我的骨子里,我坚信从此遗忘不了了。因为,这不只是拷问此行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