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

标签:
书评文化杂谈 |
分类: 其他文章 |

《千里江山图》在2023年8月获得第11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谍战小说。我诧异在麦家的《暗算》之后,还有人靠谍战小说再获一次茅盾奖?但是,与得过茅盾文学奖的《暗算》《繁花》一样,这部小说也是拍电影电视的好素材,而且与《繁花》一样,小说的背景地点也是上海。
1933年党中央从上海秘密向江西瑞金转移,这个线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从上海直达瑞金,一千公里,而是从上海到汕头、广州、香港,再从香港到瑞金,这不仅是三千多公里的交通线,更是千里江山,当然最后也获得了江山。
千里江山图计划,“简要地说,就是安全地把中央有关领导从上海撤离,转移到瑞金,转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这部小说并不是讲这个计划的执行过程,而是1933年农历新年前后,“千里江山图”实施之前,上海地下党一个12人的行动小组,出现了内奸。受党组织派遣,陈千里同志经机智周全的计划,找出了内奸,保证了中央重要领导“浩瀚同志”的撤离安全。为了最后计划的实施,行动小组的同志们义无反顾,勇敢地让自己成为“钓饵”。那个年代,确实有很多愿意为理想牺牲的年轻人。(陈千里“仔细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在完成任务和同志们的生命之间,他有没有对前者过于专注,而对后者明显疏忽了?”)总之,这部小说的时间轴和事件都不复杂,时间只是一个多月,事件只是找内奸……出于党的纪律,我不能提前告诉你内奸是谁?
和我一样,有人说一部谍战小说也能得茅奖?和我不一样,有人质疑价值观:…………我发现这个社会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我只会一味感动,而现在的人们会质疑。
小说的结尾,有两则附录,一是陈千里活到了1979年,他变成了一个沉默的老人。二是为了这个千里江山图计划,行动小组的成员们自愿投身虎口,并于1933年4月牺牲在上海龙华监狱。
“我想找一幅宋画。”
“那可不好找。”
“受人之托,找不到也得找。”
“那您说说看是哪一幅?”
“《千里江山图》。”
“你打开窗朝外面看。”
“说的是,这些人就是江山。”
看完这本书,我还记住了一句话:
“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这是书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诗,还被写在了书的封底广告里。
摘录:
我真正想对你说的并非秘密,可以写在云上,或者写在水上,世间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但那只是写给你的。犹如我此生说过的所有的话,被你的眼睛、耳朵捕获,像是盲文或者世界语,它的凸起,它对自然语言的模仿,那隐约的刺痛或者句法,为你的指端所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