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枪炮、病菌与钢铁》简介

(2020-07-10 09:04:54)
标签:

书评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本500页的著作它阐述了在过去13000年,为何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自身的生物差异

《枪炮、病菌与钢铁1997年出版,2016年引入中国,它是关于人类史的一本著作,但是融合了生物地理社会学(如第14章)、语言学(如第17章)等多学科的内容本书和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有些相似都是讲人类上万年来演进的规律。赫拉利是历史学家,而《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研究的是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但在前十章我经常能够看到《人类简史》的痕迹,不仅是观点相似,甚至有些论证颇为相同,由于该书出版更早,所以《人类简史》或许有一些借鉴(抄袭)之嫌。

以下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主要观点:

 1 核心观点:环境(地形、气候、面积、隔绝程度等)—→狩猎采集或农业—→经济(尤其是农业—→人口密度—→经济的专业化)、技术、政治组织(社会复杂程度的差异)和战斗技巧。(所以,地理环境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因素,即地理决定论)

《枪炮、病菌与钢铁》简介

2,导致欧洲人成功占领新大陆的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以文字的作用为例文字传播信息准确详细,提供了航海指导对美洲的成功探索写成畅销书激发了更多的移民文化修养使欧洲人继承了关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大量知识,对人类行为有多的经验。而相比之下,美洲的帝国,印加、阿兹特克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简介

3,由于地理差异决定了动植物的可驯化,决定了粮食生产还是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此,作者尤其强调粮食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第二部分用了七章阐述这个问题。但是对标题“枪炮、病菌、钢铁”三个主题词论述其实并不多。仅有第11章阐述了病菌与流行病对人类的影响欧亚大陆的病菌杀死的印第安人比欧亚大陆的枪炮或钢铁武器所杀死的要多得多)。在新冠疫情袭全球之际,读这些病菌的产生与免疫力的形成有一番感触。

4,正是地理和生态条件阻滞了作物和家畜在非洲和美洲的传播,并且也影响了文字(文明)的传播。

不同大陆植物种类的差异,可驯化的植物和植物中蛋白质的差异。

而动物,在美洲和大洋洲因为大量动物被人类灭绝(人类进入这两个洲比欧亚大陆晚,这个时候人类已经有较高水平的狩猎工具和早期石器工具,而动物还没有进化到逃避人类,双方就突然遭遇)——无法驯化——无法发展。

过去10000年间的主要历史进程: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或是拥有较早的技术和军事优势的人类群体,以牺牲其他群体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被取代或者大家都开始分享这些新优势。

5,第三部分(第11-14章)的结论:病菌、文字、技术和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这些都是终极原因,并且通过因果关系链而表现出来。虽然这些因果关系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全部与稠密的庞大人口和定居的生活方式有关。

环境塑造历史。地理条件导致了农业,定居,文化和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和政治国家的形成。地理条件在文化和技术传播中也发挥了无处不在的作用。(在18世纪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土著仍处于石器时代。) 

粮食生产在人口流动中的作用:粮食生产是当地人口多寡和社会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也是实现征服的终极因素。

6,第四部分(15-19章,从各洲不同的演进道路上,再次佐证地理决定论这个这个中心思想。

导致欧洲殖民非洲,而不是相反,在于欧洲人拥有三项优势:枪炮和其他技术、普及的文化,以及为维持探险和征服的昂贵计划所必不可少的政治组织。(而产生这一切的背景在于粮食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深层的原因在于可驯化的动植物←—终极原因在于地理差异。)(地理差异从世界范围看,还包括欧亚大陆和非洲美洲不同的面积轴线方向和动植物品种。欧亚大陆的东西轴向和非洲与美洲大陆的南北轴向,东西轴向的纬度相似,相对而言不太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更有利于动植物的传播和迁移。)

其他衍生出的,例如农业和定居导致人口众多,而即使其他条件相等,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相互竞争的社会和更多潜在的发明者,也就意味着更快的发展速度。

7,可驯化野生动植物种类在全球分布极不均匀,这些物种主要集中在9个地区,由此孕育出独立的农业起源。以这些地区为起点,农业蔓延到其他地区。拥有悠久的农业史的地区将发展获得复杂的制度。拥有悠久国家政府史的国家享有更高速的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什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