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中天的几本书

(2019-08-22 19:06:16)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其他文章

读了易中天的六本书,点评一下。《读城记》最差,大约写得早,近二十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市的交通、服务甚至基本文化都有些变化。《闲话中国人》是前几年看的,幽默有趣并且颇有见解,我那时很喜欢。

两本《中华史》更像历史普及本,只能作为休闲书,而不是我以为的史学巨著。

《先秦诸子》和《中国智慧》,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解和解释大约不如一些专业学者。

易中天出身于文学院,虽然文史哲是一家,但是史学和哲学不如他的本行文学。他的优点是文笔好(口才好),能够把故事讲得生动通俗,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并且联系现实,让人觉得既长了知识,又受了启发。——这一点很重要,那些晦涩的古文和其中的哲学思想,专家们写的书大多不耐看,毕竟普通读者(如某人)并不想研究什么哲学,只是想了解一下,点水之饮,浅尝辄止。所以易中天的通俗读本好看、好懂,受欢迎。——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我并不是什么内行,并且我也喜欢易中天书里的热闹。

易中天如日中天时,曾经有“学术超男”之称,超女超男更多的是表达其流行性,而不是对专业性的赞赏。当然,我并不是说他没有学识,实际上我还是挺喜欢他的,只是觉得他的书籍中,史学和哲学的专业性欠缺一点,但他并不会像于丹一样倒下神坛。


补充一下,易中天的文笔或口才,有这样几个特点:

1, 讲常用语的“词义”,让人觉得:“哇,原来是这样,好长知识呀。”

例如“对不起”:依照群体意识,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比方说君与臣,父与子。不管什么人,都必须有和自己相对的对象。所谓对不起,就是说,不是我不想“对”,而是因为您老人家面子太大,我自己面子又太小,想“对”也“对不起”。(《闲话中国人》)

再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这就是政治和军事。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叫镇。故北京是城,武汉是镇。城讲文治,镇重武备。”(《读城记》)“盗是财产侵犯,贼是人身伤害,寇是外敌入侵,匪是犯上作乱。”(《中国智慧》)

2,多用比较和总结的方式,姑且不论这总结是否完全准确。

例如,“老子的工具是逻辑,结论是推理。推理是冷静的,靠理智。庄子的感悟是体验的,靠慧根。读老可以得智,读庄可以得慧。读《老子》可以治国,读《庄子》只能修身。”

“道是规律,德是方式。道是远古,德是近古。道是理想,德是现实。”(《先秦诸子》)

“以有为求有为,是墨子,以无为求有为,是韩非,以无为求无为,是庄子,以有为求无为,是禅宗。”(《中国智慧》)

“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讲天道,就是要回到太古。讲帝道,就是要回到尧舜,讲王道,就是要回到商周。”(《先秦诸子》)

法家的势术法,“势是条件,术是手法,法是标准。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势术法即仗势欺人、阴谋诡计、严刑峻法。”(《先秦诸子》)

看,比较和总结的语言比比皆是,让人觉得知识轰炸,字字珠玑,应接不睱啊。

    3、 修辞上多用排比、顶针等方式。

例如说到春秋战国时的“士”,是“有身份无地位,有义务无职务,有事业无产业。”

儒家,“有此爱心,就是仁。有了仁,就有了道德。有了道德,国家就安定,天下就太平。”“有气就有势,有势就有力。”顶针又叫联珠,这样说话还真有一点连珠炮的感觉。

   4、语言通俗浅显,近乎口语,却往往唤起人的同感。

例如“不满意现在,就会想念和向往从前。问题是,当人们想念从前向往从前的时候,他们往往只记得住从前的好处,记不住从前的坏处,而且那好处也往往被放大。也就是说,当人们把过去的时代描绘得无比美好时,这种描绘是不准确的,不真实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先秦诸子》)——看,这样的书多好懂,比那些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专著好看多了,我对比过他的《先秦诸子》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那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呀。

       ——以上是我随便写的。同样,我的总结也未必准确啊。易中天的几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篇读后感
后一篇:车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