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色刺梨
金色刺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083
  • 关注人气:51,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2012-06-06 10:50:42)
标签:

山西

晋祠

分类: 行游四方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出门旅行,路途上总会有一些难熬的时光,尽管有了飞机高铁动车,这些快速交通大大减少了我们在旅途上的煎熬和无奈等待。当看到同行的旅客有的用电脑、有的手机或上网,或玩游戏,让旅途变得快乐而充实时,俺就觉得自己很奥特曼。俺还是喜欢带一本书,尤其是喜欢那些既经得住咀嚼,又不需要太费神的书。除了喜欢读自己随身带的书籍,还喜欢翻阅放在座位靠背椅后的航空杂志。近日从武汉乘高铁回广州,在和谐号上随便翻阅一本杂志,不经意间读到一组介绍山西古建筑的文章,读完这组文章,让我感到了旅途的充实。

 

    这组文章之所以引起我强烈的兴趣,则是因为我不久前才去过山西,拍摄了一堆照片尚未整理。去山西之前由于功课做得不足,对山西的了解很皮毛很浅显,去之前只是重温了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一文。也许是受了余文和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影响,在山西旅行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关注晋商的盛衰之上,而忽略了山西最值得欣赏和品味的东西,那就是它的古建筑。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二十年风景看深圳,一百年风景看上海,五百年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只有看山西”。说从山西能看到五千年来的中国,当然是过于夸张了,但也说明了山西确实是中国保留古建筑最多的一个省份。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不同,西方建筑多用石材,而中国古建筑向来以木材作为主要原料,加上不断的战乱,因而古建筑难以保留,但在山西却是个奇迹。这组文章介绍道:唐代建筑全国仅存四处,都在山西,那就是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芮城广仁王庙,平顺天台庵。而宋代以前的建筑,全国仅存百余,70%在山西,至于明清建筑在山西更是数不胜数。

 

    这组文章提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山西数次对古建筑考察的活动,是他们首次在山西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近年来,还有些作家、摄影师、古建专家出于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对梁思成、林徽因的仰慕,竟然沿着当年梁、林夫妇的足迹,进行了一次次新的朝圣之旅。我读到的文章,包括在高铁上读到的和回来后在网上查阅的文章,就是这些“朝圣者”们的新作。

 

    在这些文章中,最喜欢梁衡的《晋祠》。说起这晋祠,据说当年梁、林二先生险些错过。原来他们探访古建筑有一个习惯:就是对“名胜”怀疑,因为“名胜”最容易遭“重修”的大毁坏,原有的建筑最难保存!因此晋祠这个太原附近的“名胜”,虽然就在太原去汾阳的路边,但他们是不打算去访“胜”的。只是离开太原去汾阳时,汽车爬上了一个山坡,绕着晋祠背后过去时,梁思成、林徽因巧到“忽然间我们才惊异的抓住车窗,望着那一角正殿的侧影,爱不忍释。相信晋祠虽成“名胜”却仍为“古迹”无疑。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他们惭愧将晋祠列为“名胜”定其不古,相约“为了心目中的一角殿宇”归途中一定至此下车。就这样当他们从汾阳归来时,终于在晋祠做了半日勾留。

 

    上次去山西,用卡片机拍摄了一组晋祠图片,因为俺在古建筑学方面完全就是外行,对这些图片作不出什么诠释,所以今日以梁、林的“为了心目中的一角殿宇”为题,并在图片附上梁衡的《晋祠》,请朋友们欣赏。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为了心目中那一角殿宇---晋祠

                                      晋   
                                      梁衡
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全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十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入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