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获可持续交通奖是当之无愧吗?

标签:
交通广州杂谈 |
分类: 玩转广东 |
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开始觉得好笑,笑交通状况这么糟糕的城市,居然也能拿大奖?但笑过以后再仔细想一想,想想这几年来,广州市政府在缓解交通拥堵上所作的努力,想想比广州交通状况更糟糕的城市比比皆是,就笑不出来了,这至少表明,全世界各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相当相当地严峻,要想一蹴而就解决好这一共同的难题,或许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良方。实事求是地说,就中国城市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发展速度来说,像广州这样的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出现交通拥堵是难免的,不拥堵才是不正常的。不拥堵,便意味着没有经济的繁荣和人气的旺盛。既要经济繁荣,刺激汽车产业鼓励居民消费,又要限制汽车出行,治理拥堵,面临这一两难选择,很考量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统筹策划能力。
对于广州该不该得这项奖,广州市民最有发言权,当然也不是一句简单地“认同”或“不认同”就能说得清的问题。作为广州市民,当你每天都在滚滚的车流中,以一种烦躁、焦灼、无奈的心情被阻塞在路上时,你很难认同这座城市在交通治理上能获得什么国际大奖,但对于中山大道BRT沿线的公交乘坐、进站秩序、候车环境和行车速度的改善和提升,你不得不承认,广州的公共交通建设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比广州和北京的治堵方案,广州方案中的“限公车,不限私车外地车”的政策,更应该值得赞扬和肯定。最近,《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与之前的讨论稿相比,征求意见稿最大的调整在于拟不限外地车,新方案还提出,拟到2015年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新方案认真汲取民意,行政机关以身作则,通过限制公车数量规模与使用频率,为缓解城市拥堵作出努力,让广州市民感到欣慰。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昨日召开的市纪委九届六次全会上透露了公车管理的新招:从春节后开始,广州要首先给市管干部的公车装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监管公车私用。当然,有鉴于目前广州市公车数量还没有全面公开,人们还很难评价这些举措对缓解拥堵的实际作用。但广州公车带头自律,治堵的重拳不是砸在私家车和外地车身上,而是砸在公务车身上,让广州市民看到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和曙光,这无论如何是值得称赞和肯定的,由此认为,广州获该奖项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广州各城区的单车绿岛建设赢得了市民的赞同,以下图片是广州增城的单车休闲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