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色刺梨
金色刺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444
  • 关注人气:51,2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守家乡小城的同学幸福指数很高

(2010-10-26 20:15:4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言论

国庆长假,回了一趟我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故乡小城。这座小城座落在滇黔桂交界处,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虽然是州政府所在地,但全市人口也就80万人左右,按我的理解,应该算作三线城市吧。大学毕业时,我当时的男友,也即现在的老公第一次随我来到这座小城,他骑着自行车才半小时就逛完了全城,当然,现在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随着我参加工作离开这座小城,更随着父母亲举家北迁,我就很少再回到这里。原来脑海中的那点小城印象,现在只能永远地保留在记忆中了。这里,虽然不是我的原籍所在地,于我的父辈,他们是“外乡人”,而于我,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童年的伙伴,有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同学和师长,也有知青时期的战友,还有仍然健在的长辈。

 

多少年来,这座小城虽然不再有亲情,但友情、故土情依然让我梦魂牵绕,一直想去与那里的同学和故友相聚叙旧。这个国庆长假如愿以尝,携家人自驾车边走边玩,驱车1400公里,最后抵达这座小城。虽然我们在这座小城只是短暂停留了两天,但很善于交际,人脉关系能量超强的当年邻家小伙伴,如今的一位民营企业老板张大毛,在离市区大约6公里之外的农家山庄,几个电话很快就召来了一大堆同学,有大学的、中学的甚至小学的,也有儿时在一起玩耍的伙伴,有50后,也有60后的。看来他们平时也是经常相聚,见了面熟悉得跟老邻居老同事似的,而且,似乎个个都混得很体面,他们衣着光鲜,大部分开了私家车来,也有的开的是单位的公车,车子的档次大部分比我的高4强,比如雅阁、天籁、帕萨特、马六什么的。混得好的,有人当上了副市级领导,不少人在医院、学校和州府部门混了个高级职称或处长、副处长什么的。当然,大凡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多半是那些所谓落魄的小人物,按比例算,其实这些人不在少数。

 

大家聚在一起,少不了追叙往事,谈论某位共同认识的人。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同学聚会,吃饭时喝酒聊天,饭后少不了要摆上两围麻将桌,而且都是要玩钱的,这让长期在高校工作的我们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比我年长一点的龙哥跟我说,我们在这里过的都是神仙日子啊,除了工作、挣钱,剩下的就三件事,喝酒、打麻将、钓鱼。我还发现,中学时代那些最具有理想抱负、最超凡脱俗的女同学,现在也个个成了麻将高手。她们不以为然地跟我说,在这种小城市,再努力,事业发展很快就到顶了,反正就这样了,打麻将既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所以在我们这里,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中产小资、富人草根……没有不打麻将的,不打麻将的,就没有朋友圈,就是游离于主流社会的异类。

 

大概是碍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同学在场,他们很快就结束了麻将桌上的战斗,并邀请我去看看他们的房子。走马观花似地,我看了三位同学的住房,都是180到200平方米的“豪宅”啊!目前,这座小城的房价平均是每平方米2000元,买得早一点的,才1500多元一平方米。当我惊叹20万在这里就能买一套100平米的大房子时,他们都跟我说,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回来养老吧,你看看我们这个地方,气候多好啊,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房价便宜,物价也便宜,工作轻松,把你们在广州挣的钱拿到这里来花,多划算啊!两天的接触下来,我深深感觉,这些留守在小城的同学,一个个活得很滋润的样子,对自己的生存状态非常满足,幸福指数极高。

 

作为50后、60后这代人,自身的前途已经走到了人生顶点,甚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他们的中心话题都是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有趣的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不再盲目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当“蚁族”,艰苦打拼,以实现自己人生未完成的夙愿。最典型的是中学的同学老许,儿子上大学时,他们夫妇就给儿子定下一个人生目标,希望他们的儿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没出息地在小城市度过一生。按照他们的意愿,儿子硕士一毕业,就在广州一家事业单位找到一份没有正式编制的工作,虽然月收入有3000多元,但除掉房租和吃饭,所余的钱不多,要想儿子不啃老,靠他自己在广州买房,简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老许说,他曾到儿子在广州的租屋去看过,看了就觉得心酸不已。他们算过一笔账,夫妇俩可以把毕生的积蓄共30万元拿来帮儿子付首期,但在广州,30万元顶多就只能买到厨房和卫生间,而30万元在我们这里,不仅可以买一套大房子,还可以买一部小汽车,况且,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当地政府规定,硕士毕业生在这里可以免考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老许正在考虑,让他们的儿子回家乡小城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