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办公时间,同事田明义教授交给我一组川西科学考察照片,这是2004年、2006年他陪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博物院的德夫博士等法国科学家,在四川的北川、茂县、理县、汶川、黑水、马尔康、阿坝、红原等地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时拍摄的照片。这一带都是地震灾区,看着那些摄人心魄的秀美山川、河流、草甸、森林,看着那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美丽城镇,蜿蜒起伏的国道和省道,想起汶川大地震给这里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我的心在颤栗,泪水止不住要流淌。现在把这些照片传上来,看看美丽的川西是何等令人神往!

这是马尔康通向理县的317国道。13日23时15分,武警驻四川某部参谋长王毅率领的由200官兵组成的救援第一梯队,从这条公路到达由理县,再从理县强行军90公里,第一批到达汶川县城。



这是2004年夏天,中法科学考察队拍摄的北川县城所在地曲山镇。北川历史悠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正式建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并北川县入石泉县,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乃复名北川县。据史籍记载,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隆生地,片古称“神禹故里”。北川是红军长征路过之地,1935年,北川人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红军,为夺取千佛山战役胜利,保证红四方面军向西挺进,与中央红军会师,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北川县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县城距绵阳市区60公里,距成都160公里。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769米,最低海拔54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652米,地处一四面环山的低洼山沟里,四周的山高出其地面500至1000米,且均紧邻县城。在这次地震中,县城受灾情况十分严重,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让县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受灾特别严重的北川县老县城的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县城周边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县城附近的白河上游因山体滑坡形成围堰湖泊,对下游地区也形成了严重威胁。


北川县的一个羌族寨子,瞧,这两只狗狗对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如此友好!


科学家们考察了北川县的小寨子沟。

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川后,到达茂县,从这里上九顶山考察。







茂县九顶山,也叫“九鼎山”,
距成都200公里,顶峰海拔5190米,九座峰顶依次排列,状若龙脊,为干旱河谷,山峦叠嶂,山势复杂,灌木丛生,山顶积雪,盛夏不消。每逢晴天日出,峰顶霞光熠熠,为古茂州胜景之一。


以下这组图片是与理县、茂县紧紧相邻的黑水县卡龙沟风景照。卡龙沟是阿坝州苔藓最多最好的景区。苔藓与初级阶段的钙化(碳酸钙沉积)在生存中竞争,钙化堤埂都十分酥软。
“台藓彩毯坡”:卡龙沟的青苔彩毯,最大一块斜长30余米,宽18米,呈30度斜坡,色黄绿,
鹅黄、草绿,厚可达0.5米。水浸青苔,苔藓孢年年于本体之上再生,故结成海绵状彩毯。
“彩池金瀑”:往卡龙沟左侧支沟,成群成片散布有大小不等,形态奇特、结构精巧的数百块彩池。最低出现的彩池在海拔3200米处,各彩池高约1米,形成台阶状,冬将到时,流水溅至成冰花,又添一景。至海拔3300米处,泉华彩池遍布林海,池内碧水涟涟,姿态万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