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作为一种贵重的金属矿物,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被人们赋予了货币的所有职能。拥有了黄金就拥有了财富,掘金采金曾是多少人致富的梦想,追逐财富,珍藏黄金演绎了多少令人感慨的故事!但你相信黄金真能象栽种植物一样从土壤上“生长”出来吗? 事实上,“黄金”作为一种无机金属矿物,当然不可能象种植有机生命体一样被“种”出来。但如果有一种植物,既拥有黄金般的商业价值,又拥有黄金所不具有的实用价值和生态 价值,那么这种树就被称为“绿色金子”,开发其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产业,则被称为“绿色黄金”产业。
这种神奇之树就是“印楝”!印楝,即印度楝树。
印楝的神奇作用,曾被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所证实。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印度考察时突然遇上一场蝗灾。当时,一群蝗虫遮天蔽日般地扑向一片作物,顷刻间一片绿色荡然无存!蝗虫飞走后,却有一棵树依然绿色葱郁,这就是印楝树。经科学家们的研究,印楝的种子、树叶含有一种物质“印楝素”,正是这种物质使印楝具有驱虫治病的功能。
因此,开发印楝树的产业,被人们称之为“绿色黄金”产业! 开发“绿色黄金”即印楝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四川省“一号工程,这项造福子孙万代的事业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9-10, 早在1990年,为了让印楝能够在中国扎根,解老作为我国研究印楝北移的先行者,在印楝北移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大面积栽培成功。对这样一位颇有成就的老专家,当年就成为“绿金”公司猎获的对象,聘请为公司的专家组成员。
2003年,也就是解老68岁那年,他告别自己在云南瑞丽的家,只身来到绿金公司和长江造林局在攀枝花的印楝种植基地——“拉鲊”开展更富有挑战性的印楝栽培及选育种研究。
基地的初始建设是艰苦的,解老就象一头开荒牛,每天上山下山,风吹雨打,烈日灸烤,毫无怨言。他带领民工和农户整地、垒坎、育种、挖坑、移苗、施肥、灌溉、观察、记录……事必躬亲,严谨认真,一丝不苟。2003年底,他刚选育出第一批290多万株印楝幼苗,就遭遇了一次霜冻的严峻考验,其中有20多万株幼苗受冻而死,其他大部分幼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为了进一步提高印楝存活率,增强印楝的抗冻能力,解老将印楝与川楝、苦楝等楝科植物进行无性杂交。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出培育速生、耐寒、质优的印楝新品系。2005年3月,攀枝花出现了20多年来未遇的“倒春寒”,拉鲊基地的一些未经改良的印楝出现枯枝落叶,而大多数经过改良的印楝品种却安然无恙。紧接着,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袭来,不少引进印楝的叶片被灼焦,小幼苗被晒死,但经过无性杂交选育的印楝新品系约有85%都经受住了寒害、干旱的考验。提起在拉鲊基地取得的这些新成果,解培惠高兴地说:“我已在攀枝花选育出耐寒、高产、优质的印楝新品系,测试出它们的药用成分比原产国略高,更具开发价值,终结了我国北纬27度无印楝的历史。”不仅如此,解培惠还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干热河谷成功栽培印楝的先进技术。攀枝花市政府领导说:“解老精神”,就是“攀枝花”精神!

11-12,印楝产业得到了攀枝花市政府、市科技局、市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成为当地企业家的重要投资项目。



13-15 ,
这里已发展成为以印楝为主,套种多种经济植物如咖啡、山枣、木麻黄、剑麻的复合生态林。






印楝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果实中的印楝素。这些印楝树寿命将达一百多年。那么这一百多年,年年都可收获种子,都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一百多年,金沙江河谷的水土流失将被遏止,这里生态环境将彻底改观!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始人蔡希陶先生从美国引进了一种植物叫“大金元”,从此成就了云南的烟叶支柱产业,也成就了知名企业红塔集团;云南德宏州土司刀印生先生由日本返国,途经当时还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新加坡时,购买了橡胶苗8000多株,带回国种植,从此开始了中国的橡胶种植历史,使橡胶产业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而这些从事印楝开发的所有同行,也将会把赵善欢先生引进的印楝做成一个既能绿化荒山,又能解决食品安全生产问题的,造福社会、造福老百姓的印楝产业!做成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真正的“绿色黄金”产业!以上这些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来自销售、生产一线的印楝产业的追逐者,将协同作战,把中国印楝产业做强做大!


若干年后,希望这里的荒山河谷尽被“绿色黄金”印楝染成一片葱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