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放假,可是我们仍然没闲着,上午八点半,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关于怎样申报科研项目的会议,年底似乎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会议只好安排在今天。原来以为放假了,来参加会议的人不多,没料到还是来了50多位年青的博士、副教授和讲师,甚至一些大牌教授也来了,由此可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对于一个高校专业课教师的发展前景何等重要!而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仅能使研究者获得一定额度的资金资助,更是显示研究者创新精神和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院多年来在该项目申请上,一直位居全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其他科研项目,人际关系、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小,最公正。当然,如果你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个别学风不正的评委的恶意阻挠,你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途径向国家基金委进行投诉。总体来说,成功申请,主要是靠实力,当然也要讲究一些申请技巧。
我不是教学科研人员,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但我喜欢通过各种途径广猎知识信息,丰富我的写作素材,从今天的会议上,我也觉得自己颇有收获,四位教授讲的东西非常令人受益!其中李华平教授、廖红教授,连续四次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担任了国家基金委的专家评委,他们从多年的评审工作经验和体会中,很系统细致地介绍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曾鑫年教授从宏观曾面上分析了2007年学院申报科研项目的经验和问题,并提供了2008年国家基金申报的新变化、新信息。院长李华兴教授强调年青人要沉得住气,要有甘当助手的协作精神,打牢基础,积蓄力量,同时也强调学术带头人和知名教授,要有甘当人梯的精神,扶掖年青一代,打造学术团队。几位教授在会上谈到的观点主要如下:
1、创新点是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首要要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项目是否具有理论创新至为关键。寻求创新点,一要靠平时对大量科研动态信息的搜集和关注,从中寻找前人研究的空白点,比如本学院“长江学者”严小龙教授,早些年敏锐地看到了植物吸收养分能力存在遗传因素问题,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结合点上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就是一种成功的创新;二在研究方法上寻求新的突破……等等,有创新即意味着你的申请就成功了一半。
2、项目申请书的标题和摘要一定要仔细推敲,反复斟酌,精心凝练。专家评委收到的申请书很多,如果标题和摘要写不好,甚至有错漏,评委根本就不打算仔细阅读你的申请书,随便找个理由就“枪毙”你的申请,能体现创新的好标题,精炼得当的摘要,流畅的文字表述,是吸引评委继续审议你的申请书的第一步。
3、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扎实的研究基础。评委在认可申请者的创新点以后,还要对申请者原有的基础和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仔细考察和甄别,所以年青学者要早一些参与其他课题的研究,积攒经历和基础,多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引用参考文献要新,水平要高,参考文献中要有自己的文章,说明你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基础,最好恰好也引用了评委的文献,这样可以获得一些感情分。在填写曾经发表的论文时,二级及以下刊物发表的论文最好别填,这会让评委对申请者产生轻视心里,对你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提出质疑。
4、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项目申请的第二主持人很重要,最好能争取到知名专家教授的参与和支持,一则赢得评委的信任,二则体现研究实力。这要靠知名教授们的人梯精神,积极扶掖青年。严小龙教授连续几年放弃作为第一主持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是为本团队的其他年青人甘当第二主持人,凭着他的名气和学术地位,为申请者赢得了不少分数。
5、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要切实可行。表达的技术路线要清晰实在,最好图文并茂,让评委一目了然看得明白,对于不是一个细分领域的大同行专家,专业技术、研究方法的表述,要通俗易懂,当然也不是胡诌乱侃,要有可行性。
上述归纳整理,未必完全准确,请各位老师补充修正。
最后,写点比较感性的话。因交流换岗,我来这个学院整六年了,这六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之所以快乐,重要的就是和这样一群优秀的老师们工作、学习、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敬业精神,聪明智慧,学识修养,还有一些学者公道正派的学风,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能与他们成为朋友,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知道学院很多老师常光临我的博客,借这块地方,谨向学院的全体老师致以新年的祝福,祝愿2008年我们学院的各类科研项目申请获得大丰收!祝愿各位老师工作愉快,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