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黄金周的自驾游,我们的主要目的地是游览兴义的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万峰湖等。出发前认真做了一番功课,我和李教授夫人反复选择线路,时间只有六天,来回旅程估算有3000公里,因此,想象得出,我们这趟旅程相当艰苦。除了做好交通线路选择的功课,我还上到黔西南州的政府网站《中国金州网》去查阅景点的资料和图片,在搜索过程中,从一个水电网站看到了一张万峰湖照片(第一图),照片上那奇特的喀斯特锥状山峰和无比秀美的田园风光,久久震撼着我的心灵,想到我们将亲自目睹她的芳容,心里不停地涌动着一阵阵莫名的激动和亢奋。题头的第二张图片,是我的朋友华华知道我要写万峰林游记,从一位记者朋友那里要来的,这张照片曾经作为封面图片,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作为热爱这片土地的兴义人,他们希望能通过我的博文,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绚丽、奇美、壮观的万峰林。


10月3日上午游览了马岭河大峡谷,下午又驱车往兴义下午屯。这天天气阴沉沉的,薄雾笼罩着兴义城,时而还飘起毛毛细雨,马路上四处溅起黑色的泥浆,女人们有的卷起裤管,过往的车辆满身都是泥垢,脏兮兮的,看看我们的高尔夫,一副蓬头垢面的摸样。为了迎接国庆黄金周,景区到处张灯结彩。


看看这样的天气,我们都有些沮丧。观万峰林,观的是它的气势和奇美,这一个“万”字和“林”字,向你表明这奇异美丽的山峰,不是一座数十座数百座甚至数千座,而是数以万计锥状山峰形成的林子。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赞叹这片连接广西、云南的峰林:“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相传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而政府网站的资料如此介绍:“ 万峰林,从海拔2000多米的兴义七捧高原边沿和万峰湖北岸,黄泥河东岸成扇形展开,逶迤连绵至安龙、贞丰等地。西北高,东南低,向万峰湖、黄泥河倾斜。上线以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寒土山为界,下线至海拔800米左右的亚热带红壤土山,形成一个环形山带。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仅兴义市境内就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兴义市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就是这么一个壮观的峰林,需要有一览数十里的视野,才能感受她的“万峰成林”的壮丽,可如此大雾,能见度很差,怎么能拍出她的气势呢?
不管怎么说,千里迢迢地来了,就得进去游览一下。不知是国庆节门票涨价的缘故,还是网上资料陈旧,原来旅游网站介绍门票25元,但我们来到售票处,门票40元,如果自己开车上山,每台车8元,如果坐观光游览车每人35元,我们6人每人花75元坐观光车上山。





在进入景区前,我们从巨大的宣传栏上看到了四张图片,分别反映万峰田野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山还是那些山,河也还是那些河,田野却是不同的田野,春天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夏天是绿茵茵的青稻禾,秋天是红橙橙的谷穗儿,冬天是明晃晃的泡冬田。我们这个时节,水稻开始收割,在这种雾朦胧、雨朦胧的天气,我们就把这些图片命名为“烟雨朦胧万峰林”吧,呵呵!




万峰林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大片。我们看到的是对外开放的下五屯镇境内的西峰林。
看到下面的村庄和田野了吧?万峰林不仅美在奇特的地质地貌,还美在山下的田园风光。 看那一座座奇美的山恋,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了大自然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原来以为那些万峰林俯瞰照片是在飞机上或山顶上拍摄的,其实,只要沿着这条山路上山,在景区修建的“观景台”上,就能看到山下那诗画般的田园美景。背后的这片山峰能看到六座,中国人喜欢讲“六六大顺”,故后面六座峰被取名为“大顺峰”。


在万峰林下看到的那些田野象是一个八卦图,有人以为这是为旅游观光人为美化所致,其实这也是自然形成的,是喀斯特地貌的又一奇特景观。据景区碑文介绍:“纳会漏斗群为宽而浅的碟型漏斗,农田耕地以漏斗为中心,弧形展布,构成奇异的八卦图案。漏斗是在地下河逐步坍塌和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漏斗群呈带状有序分布,揭示其地下为一条地下暗河。”我的朋友华华女士向我提供的这组图片叫“河流神秘消失的地方”。这就是纳灰漏斗形成的秘密。




傍晚游览完毕驾车离开景区回到兴义市区,当地政府官员和华华夫妇在南盘江大酒店设宴款待我们。席间问起我们的游览感受,我们一边盛赞马岭河大峡谷和万峰林的神奇美丽,同时也表达天气不好照片拍摄效果不好的遗憾。华华回到广州后给我传来了几张春季和夏季的“万峰田野”照片,现也上传,请大家欣赏。






吃完晚饭,高中同班同学方惠女士用电话召来几位高中同学小聚一番,因行色匆忙,来不及去拜访恩师,如此美丽充满诱惑力的兴义,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度过了我的高中阶段和知青岁月,短暂的旅行怎能细细回味得了往事那坛醇香的美酒?待油菜花开、青禾葱绿之时,我还会再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去诚心地拜访我的老师和长辈,请我的班主任李本华老师予以原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