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此生曾参观浏览过不少的中国园林,包括最著名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在杭州、苏州看到的一些江南园林,但初次走进一个民间园林——番禺宝墨园,还是让我感到震撼,感到惊讶,甚至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完美弄得有些晕眩,被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弄得心生敬畏。面对整个园子里点点滴滴,每一处、每一景,每一砖、每一石,每一桥、每一廊……的精致和完美,我无法用我的笔墨来描述,我觉得凭我的知识底蕴和文字功力,我写不出她的神韵和魅力。我只是凭我的感觉知道,这里绝对是一个文化人最值得一来的地方,是一个最能拽住你的脚步,让你细细品味、细细观赏而不肯离去的地方,是一个你来了第一次,还想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的地方。我听说研究农业科技史的周肇基教授就曾进到园子里,从早看到晚不肯出来,他看啊,记录啊,拍照啊,被园子里数不尽的珍藏和精品迷住了,天黑了,园子要关门了,教授喃喃自语道:下次再来,下次再来。
我们和亚非拉朋友走进这座园子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了,我们在里面转了两个小时,充其量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忙中拍下一百多张照片,张张都是美图啊!园子里的每一个细微处都是那么精美,精雕细琢的功夫让人赞叹。看着那些图片,我久久无法下笔写这篇游记。我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看到的都是一些笼统的介绍,最多的就是网友对园子中水池里锦鲤的描写,很少有人细细品味和深入阐述它的文化内涵。为了更进一步领略它的魅力,弄清一些细节,周末我又单独驾车和老公再一次去到了宝墨园,在那里比较仔细的浏览了几个小时,总算找到了一点写这篇游记的感觉。
宝墨园位于番禺区沙湾紫坭村。这个地方还不太好找,出发前我上网查阅了交通地图,地图标示很简单,从广州出发,走华南快速干线,过番禺大桥,走迎宾路,转沙湾方向。有些路口标志不明确,走了一点冤枉路,在问路的时候遇到一位热情的开福克斯的番禺人帮我们带了一段路,走过紫坭大桥收费站就到了宝墨园。门票30元,停车费5元,园内园外都有风味餐厅。
宝墨园建于清嘉庆年间,初为纪念包拯而修的“包相府”,清末后增建宝墨园。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六载,扩至168亩(约10万平方米),分为十大景区50多外景点,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
经过两次游览,我渐渐理解的宝墨园,一在于它的“宝”,不仅园内收藏的工艺品如聚宝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是珍宝,就是取材于古典名著、名画、名诗词、名书法,用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制作的每一件作品也是珍品。我第一次进入园子,主要是拍摄建筑、园林、山水、石桥、荷花园、玫瑰园等,再次进入园子,我更注意仔细观察和拍摄那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说是“珍宝”,有的举世无双,有的是精美绝伦。二在于“墨”,研墨习字作画,是一种中国式的文化象征。这个“墨”,代表这里敛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步移景换,每移动一步,都有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
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工艺精湛。



长达62.8米,高7.3米,由1325块浮雕瓷片拼砌而成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举世无双的国宝。






下面展示的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哪一样不是精美绝伦?











赵泰来艺术馆陈列的古代艺术品,皆为英籍华人赵泰来先生捐赠,这些珍品历经赵氏三代珍藏。赵泰来先生原籍广东东莞,原计划想在澳大利亚建博物馆展出这批珍品,1998年赵泰来先生来番禺宝墨园参观后,毅然决定无偿捐赠给宝墨园。看着这些珍品,真是很难想象这些都是私人珍藏。







即使是洗手间,也弄得很精致。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