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大学都喜欢显摆自己的历史,似乎历史越长,学术底蕴越深厚。实际上,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最早出现在欧洲,迄今也就几百年的历史,可是咱们中国有一所高校,自称“千年学府”。这所大学我去过,就是湖南大学,发现她自称“千年学府”自有一番道理,因为著名的岳麓书院就在该校校园内。岳麓书院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中国古代的书院是文化人集聚求学,著名学者讲学、传播和探讨学术的地方,因此湖南大学把“岳麓书院”作为自己的前身,故而称“千年学府”。
曾去到武汉某著名大学,该校自称建校一百多年,可惜的是,学校是在1952年新选定的校址上发展起来,最早的建筑就是五十年代建的,所谓百年老校却没有一幢古楼来昭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办的大学,如深圳大学、汕头大学,在深圳市政府、李嘉诚先生强大财力的支持下,现代化气派的教学大楼,美丽如花园般的校园,一流的办学设施,很令高校同行们羡慕。遗憾的是,这两所高校缺少的就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以有人说,一所学校的历史,深厚的学术积淀,是花钱买不来的。
走在我们学校校园,看着这些有近百年历史的古老的教学楼,你会有一种底气十足的感觉。去年年底曾写过一篇“古楼之学术底蕴”的博文,今天之所以还写这个题目,是因为前几天我发现很久很久不见的蓝天白云出现在四号楼上空,看我以前在学校拍的照片,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唯有那天,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衬托着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的古楼,显得那么雍容华贵,庄重典雅,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又拍摄了一组古楼新照。
有了照片,往往就荒疏了文字功夫,这里,还是引用原来写古楼的那些文字来阐释这些图片吧:“每天,当我走进这座典雅端庄的红色楼房里,踏着坚实的石坎,触摸那些熟悉的厚实的红墙、厚实的石柱、厚实的原木门窗和扶廊、厚实的红色地砖时,心里都会有种底气十足的自豪感。这种‘底气’当然不是来自我自身的能耐和贡献,而是这座楼几乎凝缩了这所学校的历史,几乎敛集了这所学校的精华,是几代科学家用他们的追求和奉献夯实了这种底气。近百年历史的学术积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这里形成一种深厚的学术传统。”(《古楼之学术底蕴》)
“这幢古建筑(五号楼)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个象征,一种标志。每年,一批批身披学位袍服,手执毕业证书的学子,都要来这里拍几张照片,似乎只有这幢楼才有资格见证他们在这里寒窗苦读的经历。每年,还会有很多重返母校的学子,重新流连在这些厚实的阶梯上,似乎这样才算真正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每年,都有一批批来访问交流的国内外客人,会来到这里与主人合影留恋,似乎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曾经来过这座校园。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于这所学校,这幢建筑的意义,就象天安门相对于北京,卢浮宫相对与巴黎,金字塔相对于埃及……”(《古楼之学术底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