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举行了当时学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校庆,回校欢聚的校友近一万人。那次校庆被称为“四十年校庆”。这个四十年,是根据学校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学校从中山大学分出来,刚好走过了四十个年头而确定的,所以为“建校四十周年”。那次校庆以后,学校组织一批老专家老同志组成的课题组,对学校的办学历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研究发现,其实早在中山大学的前身“广东大学”成立之前,广东农专就已经存在。课题组循着广东农专的历史,把学校的历史源头追溯到了1909年。所以,到了1999年,学校举行了建校“九十周年”大庆,这令曾于1992年回校参加“四十周年”校庆的校友感到疑惑,怎么隔了七年,学校历史就多了四十三年?
当时我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为了真实记录这次盛典,宣传部与电教中心合作,制作了电视专题片《校庆巡礼》,我负责电视片解说词的撰写。十四年后的今天,一次整理旧日资料,发现了这篇纸张已经发黄的校庆解说词文稿。读着那些熟悉的字句,想起我们为制作这部专题片付出的辛勤劳动,不禁感慨万分。十四年前的事,就象发生在昨天。我想,曾经参加那次校庆的师生和校友一定还记得当年的喜庆和欢乐,今天把这篇文稿重新打印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次美好的回忆……
华南农业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庆典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主持人】今年11月10日是我们华南农业大学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日。40年来,从这座校园走出了三万多名毕业生,他们肩负着母校的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优异成绩向母校献上了一份份厚重的生日贺礼。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校庆活动,就是为了让校友们重返母校,看一看母校四十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看望阔别多年的老师和同学,和分散在四面八方的校友们欢聚一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校庆活动,能够使我们的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学校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录像解说】为迎接校友们的归来,母校敞开了博大的胸怀。当年她用知识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技人才,如今她又又以慈母般的挚爱,热切地期待学子们的归来。
“谁不说俺家乡好”,谁又不说咱母校好呢!虽说是与母校别离多年,但母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仍然是那么熟悉、亲切。
从这些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身上,您也许回响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想起了人生那段最值得回味的经历。此时此刻,您是否在为您曾拥有过的一段浪漫年华,而从胸中荡起一阵阵青春的潇洒呢?
这传递着古老气息的传统舞狮,使这所正向现代化迈进的高等学府染上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色彩。从那一招一式的欢腾、跳跃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乐观、豁达、坚韧和顽强,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喜庆的方式。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华农人,你是中华大地之子,龙的传人。无论你走到地球上的哪个角落,无论你漂泊到世界的哪一方天地,你的根在这里。
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就是在这短暂的一瞬间,学校几经风雨,几经坎坷,几经磨难,经历了从创办成立,曲折发展,到改革奋进的艰难历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培育了三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满怀豪情投身祖国的建设浪潮,在今天母校迎来四十年校庆之时,亲爱的校友啊,你们终于回来了。亲爱的校友,我们用鲜花、歌声、微笑欢迎你,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庆祝母校的生日。
你带着泥土的芳香,唱着丰收的欢歌,从绿色的田野走来;你裹着粗犷的山风,踏着高亢的伐木号子,从莽莽的林海深处走来;你携带着时代的风云,从涌动的经济大潮中走来……
你飞过台湾海峡,走过九龙海关、拱北海关,向母校走来;你从西北戈壁、沙漠绿洲,从古老的文明之都,向母校走来;你从云贵高原,从天府之国,从崛起的大西南,向母校走来;你从江浙的鱼米之乡,从洞庭湖两岸,从珠江三角洲,从粤东平原,从粤被山区,从天涯海角,从闽南大地,向母校走来……
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满载着事业的丰硕,满怀着无悔于青春的骄傲,无愧于母校培育的自豪,向着母校走来!
广东省委常委方苞同志、农业部教育司司长毛达如教授以及九所兄弟农业院校的领导参加了今天的校庆活动。
来自大样彼岸的美国夏威夷大学代表团一行四人,在Sylvia
Yuen博士的率领下,也应邀前来参加庆典活动。
在庆祝大会的主会场红满堂草坪上聚集了九千多名来自港澳台和省内外的校友,这是建校40年来从未有过的盛大集会。
这次校庆活动,得到了国务院、农业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广州市政府的有关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他们有的还亲笔题词表达真诚的祝福,有的或发来贺电、贺信表示祝贺。
庆祝大会由校党委书记胡守训主持。在庆祝大会上,卢永根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向光临大会的领导、来宾和校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支持和关心我校建设的社会各界和海外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四十年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勤奋工作的教职工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卢校长最后说,回顾历史,我们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要发扬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再接再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热带、亚热带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多科性农业大学而奋斗!
在会上致贺词的有农业部教育司司长毛达如、广东省委常委方苞、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孙济中教授、夏威夷大学热带农业和人类资源学院副院长Sylvia
Yuen博士。校友代表、我校林学院59届毕业生张光楚研究员代表全体校友向母校40岁生日致贺词并感谢母校老师的辛勤培育。
在喜庆的乐曲声中,举行了捐赠仪式。
校庆活动期间,各院系部处为校友们准备了丰富多采的座谈会、聚餐会,校友和老师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一双双无言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离别的岁月,是二十年、三十年、还是四十年?久久地凝望着您的脸,透过了缕缕银丝,寻觅着昔日的风华,诉说着别离后你我人生旅程上的坎坎坷坷。
谁说人生如梦,谁说往事如烟。忘不了青春的岁月,忘不了梦幻的季节。不管你是否拥有过辉煌,还是永远伴随着平凡,在这里,我们的心,一样的年青。
拍拍你的肩,打打你的头,千种问候,万般祝福,都凝聚在这亲昵的一拍一打之中。
没有美酒,没有佳肴,举起一杯清甜的泉水,为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理想和抱负,为我们今日的成熟和收获,为我们的成绩和辉煌,为了明日的绚丽和壮美,我们干杯!
亲爱的校友,也许你曾去过许多著名酒店餐厅,眼前的自助餐虽说不上十分丰盛,可天下的名菜,世上的佳肴,怎能有这番浓浓的情,自然的景,怎能有这番分散了又重逢的香甜与欢欣!怎能有这番无拘无束的自在和随意!
校友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回到母校,不就是为了这难得的相聚么!请尽情地诉说吧,叙说我们往昔那动人的故事,追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敞开心扉我们尽情地畅谈,别离后你我各自到了何方?在几十年的生活激流中,你我曾这样驾驭顽强的生命之舟,驶向理想的彼岸;你我曾这样用青春和热血,抒写绚丽的人生诗卷,描绘七彩的人生图画?
“校友”,多么亲切的名字,多么亲切的称呼!回到母校的九千学子哟,无论你的两鬓是否染上白霜,还是才踏出校门,黑发依旧;无论你是否把稻穗的飘香撒遍广袤的田野和乡村,还是把片片林荫染遍荒山野岭;无论你我今天是否相聚在母校,还是明天重逢在天涯……请记住,我们只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校友”。校友啊,请记住,我们吸吮的是同一母亲的知识乳汁,我们走进的是同一座知识宫殿,我们曾共同拥有过这片芳草地,我们曾簇拥过相同的憧憬。校友的名字,把我们三万学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回忆当年,怎不叫人思绪万千;回忆当年,怎不叫人心潮激荡,浮想联翩……
啊,看看那时的你、我、他,是多么年青,多么淳朴,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亲爱的校友,你还记得么,在我们年青的时候,在我们风华正茂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人生。那时,我们吐着不同的乡音,带着父母的叮咛,带着亲人的期望,一同跨进这座迷人的校园,跨进了这座神圣的知识殿堂。从那以后,我们就追随着“神农”的足迹,执着地探索,辛勤地耕耘。我们让智慧游进浩瀚的书海,把勤奋塞满沉甸甸的书包,将汗水洒向希望的田野。
看到你,想起你的名字,在脑海搜寻往日的记忆。看到你的身影,想起你的微笑。我们在回想你的昨天,询问你的今天。昨天你在哪里,今天你又在何方?
一张张珍贵的旧照片,留住了一刻刻永恒的瞬间,留住了一串串青春的足履,留住了一段段如诗如画的岁月,留住了一段段回味无穷的生活行程,留住了一个个人生的咏叹,留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与向往。
留下你的芳迹,记住我的行踪。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天有多大,地有多远,只为真诚地把那传递佳音、传递鸿雁的心声放飞,只为把被暴风雨扯断的每一根友谊纽带重新连结。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用一颗真诚的心,为您祝福,为您吟唱友谊天长地久。
相见时难,别亦难,校友们经过一天的活动、欢聚,似乎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还没有说完,似乎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没有讲完。说不完的情,道不尽的爱,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留个影吧,留下这人生难忘的时刻,留下你我今天相聚的笑脸。不同的人物组合,不同的身影,留下相同的微笑,留下同一个难忘的时刻。
从这尊塑像,您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慧眼神情地凝望大地,硬朗的身躯站在稻穗丛中。他就是被万千华农学子视为楷模的我们的老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丁颖教授。
循着他们的足迹,我们轻轻掀开记忆深处的历史画册……许多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浮现,许多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许多抹不掉的记忆,把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难忘的过去……
再见了,亲爱的校友。再见了,亲爱的母校。相逢时总要离别,离别时总希望再次相逢。也许你依然沉浸的喜悦中,也许淡淡的离别之愁已悄悄袭上你的心头。从此一别,不知是多少年……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挥一挥手,让我们说上千万声再见;握一握手,让我们道上千万个珍重;挥一挥手,让我们送上千万个祝福。
【主持人】校庆活动到此已圆满结束,校友们正在陆续离去。我们似乎听到他们的笑声在校园里飘荡;似乎看到他们的足迹,还清晰地留在红满堂前的草坪上。
再见了,亲爱的校友。不知何时,我们能再度重逢;不知何时,能再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但我们坚信,从今往后,我们的手会握得更紧;我们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希望您再来,我们永远等待着您!请记住,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农学子”! (写于1992年11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