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李春晓系列之张哲宜习作
标签:
我老师李春晓张哲宜 |
分类: 未来作家 |
我的老师李春晓
宜昌金东方初中2004班
初中也无非是如此。寒来暑往,一年已末,情形和我小学所见的没什么两样。上课了,在外疯玩的同学慢吞吞地归位,在书桌上翻出书本,如小学时那样,等候老师来;下课了,班委们大多也不管事,同学们到处疯赶打闹,除了班主任到班,其他的都无不是和小学一样。
大概班是以特为殊罢。锦鳞班,虽说班上也有上课走神、下课嘻闹的,但只要班主任一出现在学校楼道上,锦鳞班诸学童便迅速收敛,神兽归笼般地各就其位。
班主任唤何人,李氏春晓也。
李老师与我小学的班主任大有不同;犹记小学的那位班主任,除了上课,其它的基本上不管事。他管班,也就是上上课,开开会,偶尔找那些家里有背景的,或学习好的,或调皮惹事的谈谈心,就罢了。但,李老师可不是这样,我敢和任何一个人打赌说,李老师是最关心我这个家里既没有背景,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也不调皮惹事的!
李老师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上她的课,我不敢马虎。
金东方的英语课分两类:口语和英语,口语是外教,外教讲的许多我都忘记了,只记得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OK,good job Peter!”而英语,则是是由班主任李老师来教的,我决不能把她讲的课文给忘了,犹记得她讲的语法和上课打招呼的方式“Good (morning/afternoon) everyone!”有时,我因困乏在课间休息打盹,但只要一听到这话,我便坐了起来。因为李老师来了,如果我再打盹,那我就要离位站着了。
李老师的英语作业,我是写得最快、完成的质量也是好的。因为,作业里的每一道题,李老师是会打勾或叉的,如果得到了叉,那对我而言,将是最难受的,不仅仅是要重做,更得有别样的惩罚。
记得七下的某个周二下午,我正准备和同学们去四楼上校本课,当我前脚跨出教室门,后脚准备跟上同学们的时候,李老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她一见到我,就问:“作业写完了没?”
“除了语文,其他的都写完啦!”“拿来我看看!”
我哗哗地翻出作业本,交了出去。李老师堵在教室门口,一页一页地翻着,不时地用手指指着我写的一行行字仔细地看……当看见我的数学作业本上有几个难题没有写时,她皱起了眉头,对我说道:“欸?这怎么没有写呀?!”
“波哥还没说写。”我回答道。“那为什么别的同学都写了,你却没写?”我无词了。“赶快写!写完了交给老师改!校本课你不上了,我去给你请假。”
我只得呆呆地坐回我的座位。与我相伴的,只有一排排立起来的椅子,头顶上一台台惨白的吊灯,偶尔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民乐演奏声。我不得不在这灯下“沙沙沙”地刷起数学题来。
一道道难题被我攻破。一个个公式像飞鸟归巢般地,争先恐后地在我的脑子里供我选用。记得,第二天周考,我取得了比上一次进步许多的成绩。在我喜悦时,我知道,这个成绩的取得,也有李老师对我严要求的功劳。
在生活上,因我个子小,而且体弱,李老师在我与班上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她总是向着我的。
记得,七年级上学期,某天早上,我担心右手不灵活的赵同学在爬梯上我床玩时有可能摔倒,与睡在下铺的他发生了小矛盾。李老师在得知后,进校后没来得及将提包放下,就来找我问情况。我一五一十地告知她,李老师了解事情的经过后,便去找赵同学,向他言说了我的担心,对他不懂我意而误解并发生矛盾的行为,李老师全向着我,硬是把赵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那天早晨,打开窗,迎的是冷风;但李老师来,给我的却是暖风: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待我的老师。我知道,要是放到我小学的那位班主任那儿,一定是批评我,而不是他。通过这事儿,我知道,李老师对我,是好的。
在我所有的老师之中,李春晓老师是我最敬重者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负责,更是她的无私、她对我特别的关心……
在江滨小道漫步的张哲宜同学
【帅哥吴点评】哲宜这篇作文,是我所见的,全班学习”跟着鲁迅学写作之《藤野先生》和《寿镜吾先生》”之后,模仿鲁迅口吻写老师,写得最棒的习作之一。哲宜同学的这种模仿写作,并不是简单的结构模仿,而是从结构到语言、从材料到构思、从选材到立意的综合模仿。这不仅仅是模仿,也是创作,是基于学得的习作之法而进行的求新突破。哲宜笔下的李老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更展现了他与李老师之间发生的,李老师给予他关爱的典型事情。这样的写作,老师是提倡的,对于写作水平中等又想迅速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同学,采用这种方法是良策。希望看到哲宜同学的下一篇作秀习作,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