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的儿童情怀(吴海宁)

(2016-09-08 13:58:35)
标签:

儿童情怀

朱自清

童心思维

分类: 语文天地

《春》的儿童情怀

宜昌金东方初中 吴海宁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交流一个话题:《春》的儿童情怀。

你们在读《春》这篇课文时,可曾注意到课文里到处有“儿童”的身影?例如第三段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很多活动,都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经常做的。再如“可别恼”中的“恼”是不是沉不住气的小孩子产生的一种情绪?

如果你多读几遍,你就会发现:全文的绝大多数句子,都好像是为小孩子写的,读着读着,你的心就会被文字所牵引,悄然地把自己带到春的画面中去。

为什么你会被吸引?答案是:《春》是作者朱自清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童心思维来写就这篇文章的。

这种写作,是作家最纯美的写作。步入中年的朱自清,在《春》里,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写作者,而是一个有着童心情怀的人。他始终以一个儿童的眼来写春。这非常难能可贵。“人应该把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伟大的思想,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意外的礼物,看作纯是上帝的婴儿……”正是因为把自己看作是婴儿,歌德这位德国文坛的巨擘才奏出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样激情飞扬的乐章;也正是因为以一个儿童的心去观照世界,去观察自然,感受春天,拥抱春天、赞美春天,朱自清先生才写成了《春》这篇文章。

这种写作方式,其实,在我们小学时就已经学过。中年时的鲁迅写《少年闰土》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我希望长存单纯之心,并且要深味这复杂的人间。”当人们习惯于用“斗士”、“革命者”、“思想家”等重量级的称号去加冕鲁迅先生时,可曾看见他深邃而丰富的精神气象却是以天真而热烈的赤子童心作为底色的。胸怀大爱,所以会嫉恶如仇;心如赤子,所以会直言敢恨。在初中阶段,我们将学的《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更能让我们触摸到了鲁迅内心深处泥土一般朴实而芬芳的赤子之心。其实,朱自清,也是这样的一位有赤子情怀的作家。

这种赤子之心,就是童心。以童心思维写文章,让写作者本人暂时忘却现实的困苦与烦恼,跨越当前的幸福与快乐,在精神上实现穿越或回归,使其置身自己的童年时代或虚拟的童话世界,并付诸于文字,成就一篇篇精美佳作。

下面,我结合《春》给同学们做具体分析。

一是结构简单——吻合儿童认知

《春》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是最易被儿童所接受的认知结构。第一段盼春,谁最盼望春天的到来?是儿童!漫长的冬季过于寒冷,孩子们虽然有玩雪的兴致,但却不能长久地呆在外面。拘居于室的孩子们,多么希望冬早点过去,春早点到来呀!所以,开篇即以儿童之心盼望春之到来,是那样的急切!第二段总写春回大地的情景。每个句子,都是儿童有关。山、水、太阳的变化,带给了孩子们怎样的惊喜!你一读,一闭眼去想,你就知道啦!自第三段至第七段,以草、花、风、雨、人这些春季里最典型的主题景物为写作对象,全面展现了儿童眼中的春草“嫩、绿、软”,春花的“灿烂多姿、富有生机”,春风的温暖柔美、春雨的轻盈润泽、人迎春的运动美和和谐美。第八至十段赞春,三个比喻句依次递进,巧妙做结。这种结构,理解起来没有难度,是专门儿童量心定制的文章结构。

二是景物纯美——展现儿童视野

在儿童的眼里,春是个什么样子?《春》尽展其貌。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草什么时间长出来了?花开得好艳!看到花儿,就想到桃儿、杏儿、梨儿,这是多馋的孩子呀!春风如母亲的手抚摸你,鸟不叫鸟,而叫鸟儿。牧童、流水、轻风,放风筝的孩子,这都是儿童眼里最美的春景。

《春》里的所有景物,都是那么地纯、那么地真。争相开放的花儿,轻柔和美的春风,春雨下的房屋和田野,放风筝的老老少少,清纯地没有一丝污垢,真实的没有一丝做作。这便是自然之春,春之自然。

三是语言活泼——符合儿童口吻

(一)叠词的大量使用:欣欣然、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二)儿话音的字多次出现:赶趟儿,甜味儿,桃儿、杏儿、梨儿,杂样儿,鸟儿……以及“着”字的多次使用。(三)诗化的语言,多用短句,跳跃感十分浓烈,符合儿童说话的特征,有天然的童趣。

四是巧用修辞——契合儿童心理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格,豪华铺陈。比喻、拟人,将无形的春有形化,使春有了具体可感的事物,使春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味、有情了,写物附意,扬言切事。同学们在读《春》时,就可视、可闻、可触、可嗅了,就能把自己置身于春的风景里,感受春的美丽了。

“盼望着,盼望着”的两次使用,更是匠心独具。唯有儿童之心,才是如此之急切,感受到东风到来之后的欣喜,更有儿童之喜在里面。

“像……像……像……”,《春》里三次使用,极尽奢华,但却是那么的可爱可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尽桃、杏、梨树花之灿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尽春雨之形貌。

最出彩的是文末三段的使用。“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把春的“新生”、“美丽”和“力量”,依次而升,由外到内,尽情赞美。

这些文字,皆以儿童之心写就。有位作家说,童心永远是写作的火源。写《春》时的朱自清,正是家庭、事业顺遂的人生顺境,虽旅居北平,但却心系江南之春,时时忆起儿时在春里的游乐。此时,作家之心,是返璞归真的自然本心,有童心之念。明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执此本心的朱自清,笔下的文字自然有童心之美。

《春》无时不刻地闪现着一颗童心。艺术和孩子是人类永恒的灯火。曾经,我们每个人都是孩子,都带着上帝对人类未曾失望的消息来到这个世上。中年时的朱自清,甚至包括鲁迅,他们都拥有一颗清洁的童心,这颗童心滋养与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树和艺术之火,火光高扬,照耀着千疮百孔又倔强坚贞的大地,照亮了人类漆黑而漫长的历史。

童心如诗。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繁星 春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事新编》等,都是童心的艺术展现。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我们都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我们能写好我们自己眼中、心中的世界。如果我们能以童心去观照世界,热爱生活,拥抱自然,何愁写不出真、善、美的文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