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书院游记

标签:
杨守敬书院游记5月6日宜都休闲 |
分类: 人在旅途 |
杨守敬书院游记
三峡桥夫
宜都有名儒杨守敬,为《宜昌赋》所言人杰者之一也。
《宜昌赋》中云:“宜昌人杰也。荆壤楚地,孕三闾屈子之诗魂,藏一朝绝色之香艳,展双江儒才之书卷。”三闾屈子者,战国屈原,诗人是也;籍秭归,为华夏文坛之首位实名诗人,中国诗魂之所属也。一朝绝色者,汉代王昭君,美人是也;籍兴山,此女远嫁北漠换得汉匈多年和平,得和平使者之喻也。双江儒才者,清末杨守敬,宿儒是也;籍宜都,此君绝科举之念后潜心著述,修得正果,却自谦为邻苏老人。
真为邻苏老人罢!藏匿于众人,虽与之为邻,竟未能知!吾之过也!
昨日,蒙昌友兄相邀,于宜都杂谈《汉字与文学》近两小时。事毕得邀泽元、泽青二兄,由昌友兄驾驹,前去拜谒杨守敬书院,想闻敬斋之朗语,觅惺吾之时日,求邻苏之文气,以补未知之失也。
未料,车至书院,竟吃一闭门羹!大门紧锁,虽可见殿宇隐于林中,然巨石挡道,甚至寂寥!一保安于临门左侧小屋内出,问吾四君何为。昌友兄以杨守敬研究学会会员之便,与景区老总直言事由,幸得准入。
拾垒阶三步,过一坪而至大殿前。又见铁将军把门,昌友兄遂折返请保安大哥至,开锁启门而进。虽殿前有楹联一幅,至殿内却见多块楹联杂放于其西侧墙壁处,蛛网已结,灰尘蒙蒙。同行四人,皆叹惋。一友道前几日宜都市诗词协会吴晟民会长亲率童生几人,曾以此为基教学楹联,赞晟民会长之智也。昌友兄道其心中所想,以此为基地,建国学之所,引众学子南来北往,诵典习经。拟以“挥毫一个字、原创一副联、高亢一选段、自编一字谜、领悟一创意”为构想,走“时空穿越、珠联璧合、永字八法、雾里看花、生旦净丑、望物生义”之路,其言凿凿,其谋嘉嘉。同行人大赞。边行边观宇屋、小径可用之处,似已有学童于此攒动,影音皆游于书院矣!
依山拾级而上,于一殿前观守敬像,貌合宿儒,眉宇轩昂。绕后入林,两侧多有竹、松、柏,得想古文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言,吟诵东坡句“竹杖芒鞋轻胜马”,欣然前行。
自“厚德载物”山门入,又登一殿。入殿转梯之间,去蛛网,逾鸟粪,终登顶。顶层有鸟憩,惊见吾等,骤飞于椽梁,穿窗而出。
出殿折而上,终至山顶。绕山顶大殿而观,见廊间泥墙未着色,一门外杂草潜至房内,似未完工。登台而眺,见清水湾躺于众丘环抱之中,犹如帷幄内香榻上美人,娇羞可爱。
“归去来兮!”泽元兄言出,吾等自林中而返,曲径通幽间,又见几殿。一殿中有像七,中为守敬,左为其中国挚友,右为守敬在日时神交。其余殿内,皆空无。
下至山脚,踏小径,行于柳、柏之间,见草木葱茏、奇石怪岩、水清湖幽,悟山水相乐、文人所好莫过于此。
返程,至门房道谢。竟见值班大哥所写软笔字。累纸厚如被,泼墨之处皆有可观者。心喜敬斋有传矣!
回望山林,书院静卧其中。偶闻禽鸟啾啾,目之所寻,影已遁焉!然昌友之言,以文人之心做文化之事,择此地而为之,却已存于心中。此事可为、可嘉!
邻苏老人,书院不日定会有书声矣!
莫逾几日,吾必将再访……
与宜都市语文教研员彭泽元大兄合影于书院门口
石林小径
落叶铺陈
飞清阁是也
杨守敬中殿
临清水湾小径
守敬与挚友
落叶芭蕉
山顶徊廊
此路可通悟门
巨石静卧
清水湾湾
拱门竹径
同游者:彭泽二兄、昌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