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2016-11-18 17:39:55)

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要帖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等。

 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写,老师一说到习作教学就害怕,根本不愿意去好好地去谈,因此,学生的习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解读新课标之后,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通过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提高习作能力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如《山雨》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习作。那天上完课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带同学们在走道上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如雨落在屋顶上,那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小乐曲。雨落在球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花。”“雨像钢针,细如牛毛”“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屋檐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雨中的伞就像一顶顶蘑菇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习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2、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素材、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讲到过节燃放鞭炮时,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有的礼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看到街上的夜景后写道: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习作,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3、指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入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就水到渠成。还要强调学生写后要懂得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4、积累素材,提供丰富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勤记日记的好习惯。除了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些课外书等途经来积累材料,这样做既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又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如,平时老师看到好的文章就把它摘抄下来让学生读一读。无论是从报纸还是电视、电脑上都可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拔。

5、评语中,要多表扬学生

学生得到了表扬,激起了感情,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作文中那一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那一两句鲜活的句子,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如:你的习作把我带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太美了!”“读你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你的文章写得妙极了,你真棒!等等。学生看到老师对他的肯定评价,心里一定会洋溢着喜悦的心情,对写作也就充满了信心。

总之,我们只有找出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真正的让学生喜欢上习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