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几年前的一个夜晚,夜幕降临了。我在医院陪伴刚动完手术的先生。临床的病友比我先生晚两小时手术,晚上要吊针,他妻子坐在床边陪着。
夜,渐深。我趴在病床边闭目养神。临床夫妻的对话断断续续飘入我耳:
妻:我趴着睡很难过,最好能摆平。
夫:那你上来睡在我旁边吧。
过了一段时间
妻:你怎么不睡?叫护士给你打一针睡吧。
(妻子以为丈夫手术后痛得睡不着。)
夫:那吊针怎么办?你睡得叫都叫不醒。
(妻子听了丈夫的话仍然睡)
又过了一段时间
夫:还有半瓶你看好行吗?我实在吃不消了。叫护士来打一针(杜冷丁)。
妻:好的。
一针打好,直到吊针结束撤掉,那位丈夫才安心睡下。这时已是临晨两点半。
http://s4/bmiddle/492d9531gd4434e2af7e3&690
场景二
二十三床病人81岁了,躺了几天没有起来过,床左边垂着一个尿袋,床右边柜上的机器一直监控着他的心率、血压。鼻子里插着氧气管。手上还吊着针。病房人都很同情他。让护工是否能扶他起来走走,护工问怎么扶?确实也是,这么多东西怎么走?几天了也没看见比他小四岁的老婆来过,要不然搭把手也好啊!
有一天他儿子来站在床边说了几句。问他是在哪个养老院,回答金山。儿子问不是在沪清平公路那儿?可想而知老人去养老院不是儿子送的,去了之后也没有去探望过。老人告诉我们他不想去养老院。
一天一行人鱼贯而入站在床边说了一会,老人一声不吭。据紧挨着他的临床告知,那些人包括前几天来的儿子都是来问他银行密码的。
老人的眼睛望着天花板,透出无助、悲凉。
http://s12/mw690/492d9531gd4434cbf509b&690
场景三
二十二床是一位78岁的老人,因咳嗽进来。他只有一个肾。家人告诉他进来清洗一下肺咳嗽就好了。过了两天,医院准备给他做冠脉造影,也许要在肾那儿装支架。他不愿意。一家人来求他,他勉强答应。到了晚上吃药,为第二天手术做准备。药吃下后一会,他叫胃疼。医生说这个药吃了不太可能有这个情况,说他可能就是不想手术,在老人一再说疼的情况下,医院让老人自己签字:拒绝手术。原来话很多的老人在下午决定手术后就一言不发,医生走后此刻,他又恢复原样,胃也不疼了,话匣子又打开了。他说:我知道不做手术最坏的可能就是今后做血透。我算过了装支架要几万元,做血透一次我只要出2%,没多少钱。嗓门虽大,然而语气中却掩不住的无奈!
这三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http://s8/mw690/492d9531gd44347afb407&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