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性文心”的丰子恺是我喜爱的画家

(2012-11-12 10:24:14)
标签:

佛心文心丰子恺

漫画

慈悲

孩童

审美

分类: 读书偶得

http://s1/mw690/492d9531gcde1ee5b8d30&690

最早接触到丰子恺是在二00一年。我喜爱看书,所以朋友会借书或赠书与我。那一年我的生日,我收到了一套丰子恺的《护生画集》。http://s9/small/492d9531gcdcfaed42838&690

   护生画集是在一九二七年,丰子恺和老师李叔同的合作约定。丰子恺作画,李叔同(弘一法师)配诗并书写。第一册五十幅画,正逢弘一法师五十岁生日。后约定,弘一法师六十岁,丰子恺画六十幅,以此类推,到百岁画百幅。可是大师没有等到计划实施的那一天。可是丰子恺却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大师的嘱托。这套书在佛教界、文艺界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今年六月我去平湖,在李叔同纪念馆看到了丰子恺的大量作品,在他的画前驻足不前,喜欢他那简单的线条勾出的漫画。他的画中普通人的生活,玩耍的孩子以及动物居多。因为喜欢他的画,就有了去了解他的欲望。阅读了《佛心文心丰子恺》我明白了丰子恺之所以能画出这样的画的原因。

 

他有一颗孩童的心:http://s7/mw690/492d9531g7afb2c470736&690

丰子恺二十七八岁时,已经有五六个孩子,http://s1/small/492d9531gcdcfb5cec9f0&690每天回到家,就像进了儿童天地,他不会厌烦孩子的吵闹躲进书房,而是常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孩子们玩耍,从中获得快乐,同时产生思考和联想。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生活和世间习惯的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孩子的世界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两把芭蕉扇可以变成脚踏车;一张藤椅可以变成黄包车;戴了铜盆帽会立刻认真地变成新郎官。丰子恺被妙趣横生的儿童世界深深迷住,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位“儿童崇拜者”。所以他的画很多都是表现孩子的世界。“两小无猜”、“郎骑竹马来”、“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等都是孩子的题材。 http://s3/mw690/492d9531gcdcfbe8b4532&690

他有一颗慈悲的心:

佛门思想影响了丰子恺一生,也成为他的作品最大特色。李叔同是丰子恺的老师,http://s12/bmiddle/492d9531gcdcfca07c2fb&690常常可见。他的一幅“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表现了他对和平的期盼。“二重饥荒”画的是一个讨饭的孩子,坐在教室的窗外,反映了孩子既无饭吃又无学上。“最后的吻”画一个穷妇因养不起孩子,把孩子送到孤儿院不忍得抱紧孩子再吻一下的情景。他的画让不少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他的慈悲心深嵌在画中。

 

他有一颗独特的审美之心:

丰子恺赞成托尔斯泰的话“凡是伟大的音乐、最有价值的作品一定广泛地被民众所理解,普遍的受民众的赞赏”。所以他的艺术创作也是遵循了这一点,简单、明了,然而不失美,不失内涵,达到了他自己定的标准形象美和意义美,因而他的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http://s9/mw690/492d9531gcdd03aa2f238&690
  他赞美杨柳,不仅是因为柳条的下垂婀娜多姿,而由此想到柳树不忘本的本性,它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风吹之力,与处在泥土之下的根本亲吻。与那些向上发展的花木对比,感觉它们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所以他的画中柳树较多。可见丰子恺审美不但看外表还思其内在。因此让人感觉作品形式、意义俱佳! http://s12/mw690/492d9531gcdcfdfa0c2cb&690

   他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物质、精神、灵魂。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并形象的把这三层比喻成三层楼。虽然丰子恺谦虚的认为自己只到达二层楼。但事实证明他已在往第三层攀登,悲天悯人、善待生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了人生的甘苦悲欢。欣赏丰子恺的画,其实是欣赏他的人生哲学,他的佛性文心。


http://s13/mw690/492d9531gcdcfe1b5a4ec&690

http://s3/mw690/492d9531gcdd028454912&690
       感谢新浪草根博乐【静静】将此文推荐到草根首页(我看娱乐圈)栏目

 

http://s14/mw690/492d9531gce4c72742c4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