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人节中国美国 |
袁晓明/文
昨天,我特意为小女儿买了专为小学生做的在班里发的情人节卡片,一盒装25张,有小动物作为画面。情人节的早上,小女儿高高兴兴地带着情人节卡片和小糖块去了学校,晚上,小女儿带回班里同学们给的许多情人节卡和巧克力,小女儿一张张地给我们显示,并激动地给我们读卡上的词句。
如今情人节显然不再是西方的“专利”,西方节过得热闹的中国也开始有小学生庆祝情人节。《大众日报》2月13日以题为“‘早恋’?小学生缘何也过情人节?”对广州一些中小学庆祝情人节做了报道。该报道称,情人节“低龄化”引起了人们热议,有人敏感地想到了“早恋”,希望学校高高举起杀威棒。
其实,情人节不只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爱情表达,更有普世友爱的彰显,我小女儿在学校要与全班同学互换情人节卡片,我们在公司办公楼里的同事之间也互道情人节好。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给妻子买一束红玫瑰,写一张充满柔情的情人节卡片。情人节之晚,全家人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共同庆祝情人节,相互表达夫妻之间的恩爱、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孩子对父母的敬爱。
当读到国内小学生过情人节就是“早恋”的报道,并得知许多中国人只将情人节之“情”聚焦在男女之爱,甚至一些人认为情人节的“情人”就是婚外的第三者,我不禁觉得又好笑、又可叹。当然,美国也有人在情人节给婚外的情人送花,可在中国引进情人节的时候,是否不要只引进“糟粕”而去除“精华”?
我不反对中国引进情人节,但希望能够全面引进,在情人节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人超越男女情爱的圈子,在更高的境界给予爱的奉献,给社会更多的关爱,因为当今的中国的确太需要人人都贡献、人人都能够得到的那种共同的真情和友爱。
(几年前,该文发在《新京报》)
前一篇:伸出天使之手
后一篇:纽约2015庆祝春节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