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必对必修高尔夫课火冒三丈

(2006-10-26 21:27:39)
  如果厦门大学开设用锄头挖地的必修课,旅美学者薛涌一定不会火冒三丈,但薛涌却对几乎是达到同样效果的高尔夫必修课大为光火。为什么说锄地与高尔夫能达到几乎同样的效果?因为据我的经验和在高尔夫球场的观察,许多学了高尔夫球一段时间的人也总是铲着地皮,却打不着球,因此,大学生在修了一个学期的高尔夫必修课后,大多学生的水平也就是与锄地一般。
  当然,薛涌先生“必修高尔夫: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一文(《新京报》10月19日)针对的不是高尔夫学出了锄地的效果,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薛涌是在声讨腐败的严重问题,但薛涌并没有指出厦门大学为修高尔夫练习场收受回扣等,显而易见的是,按薛涌的定义,大学开设高尔夫必修课就是腐败。
  当今,高尔夫这个词在中国似乎已成为是贬义词,也同时是一个很有刺激性的词。前一阵子,有报道说,北京有少年高尔夫球夏令营,新闻一出,立即有一群人冲上去,谴责的评论文一通乱砍,上升到是要培养公民还是贵族的高度。厦门大学开设高尔夫必修课当然比少年高尔夫夏令营更严重,自然容易被扣上了一顶腐败的帽子。我保证,如果有报道说,某中国企业独家赞助了一个在中国举行的高尔夫比赛,不管比赛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宣传和广告效应,立即会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冲上去,把那家企业臭骂一通,因为“高尔夫”一词就足够给事件定了性。顺便提一下,明年世界高尔夫杯赛要在中国举行,中国企业千万别去赞助,就让外国公司去当赞助的冤大头。
  我理解,现在都认识到中国并非是“地大物博”,由于中国土地有限,不适应多建占地面积大高尔夫球场。我也知道,在中国,打高尔夫被认为是富贵的运动,但控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是城市规划的责任,打高尔夫昂贵与否,那是市场关系决定的事情。当然,谁都知道,有人可以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搞通城市规划,多建高尔夫球场,也有人用公款打高尔夫,也有人用不法收入打高尔夫,可那并非是高尔夫球场的罪过,也不能就把“高尔夫”一词搞成了贬义词,一读到高尔夫三字就火冒三丈,更没有必要把高尔夫球与腐败直接挂钩,需要健全的是制度,需要惩处的是违法乱纪的人。
  就厦门大学的情况来看,修一个高尔夫练习场远不是一个正式18洞高尔夫球场的占地,也就是那么一块地,高尔夫球杆都是中国制造,也并非多昂贵,学生们也都能轮流使用,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学生们都能挥几杆,哪怕相当于是在锄地,投在这上面的资金也比请一些不来教课的教授或者一些其他仅用到大学个别人身上的投资更好,止于是否要搞成必修课,值得厦门大学重新考虑,因为一定有许多学生不喜欢打高尔夫的,打过高尔夫的人都知道,高尔夫是所有运动中最难的,也是最可能让人丢面子的运动,因为“潇洒”地一挥,球却可能原地不动。
  说到底,大学建一个高尔夫练习场,让学生们上高尔夫球课也就是一堂正常的体育课而已,与高等教育的腐败没有多大关系。更可能的是,那笔资金如果不用到建高尔夫练习场,恐怕真会用到有腐败嫌疑的地方,比如建更漂亮的大学行政大楼或者校门。说得更夸张点,我建议,厦门大学应该成立高尔夫校队,那样的话,高尔夫练习场就更派上了用场。此外,大学高尔夫练习场还可以在周末对外开放收费,也能帮助收回一些投资。
  事实上,如果真想把高尔夫运动在中国搞“臭”,就别把高尔夫与富贵、腐败直接联系起来,其实,最有效的是,就把打高尔夫称为锄地就可以了,因为越谴责高尔夫的富贵性,打高尔夫者就越能摆阔,而称其为锄地,也就是把他们当成了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也许兴趣就不那么高了,从而高尔夫就可以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发展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