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传统与网络媒体上,郭敬明抄袭以及不认错道歉的言行招致许多人的议论甚至谴责。在我看来,大多评议把他抬得太高,以成年人的标准在要求他,可他却还是地地道道的未长大的“成年人” 。不仅郭敬明是未长大的“成年人”,而且支持他的粉丝们也没长大。
我说郭敬明以及他们的群体还未长大,既是出于他们的表现,也可以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来解读郭敬明所代表的未成年的“成年人”
群体。
一方面,宠坏了的孩子很多时候不懂规矩,也不懂得认错道歉;另一方面,过去的十几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培养了一大批这样的未长大的“成年人”
,郭敬明及其粉丝们就是这样一个未长大的“成年人”
群体代表,中国社会培养出如此群体的原因非常复杂,究其原因应该是青少年教育专家小组的重要课题,我这里做一些解读,意图探讨一下比谴责郭敬明抄书更深一点的原因。
首先,这一未长大的“成年人”
群体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物。一般来讲,独生子女或者多子女中的老幺长大得较晚,主要是因为家庭里的娇惯限制了他们长大的速度,还因为他们在家庭中很少给予也使他们一直是孩子。郭敬明以及他的群体不仅是独生子女,而且还具有老幺的身分,所以,独生子和老幺的双重地位把他们长大的速度降得最低。
第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不只是一条中国的俗语,而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当然,“穷人的孩子”
是一个不得已的家庭环境,因为很少有人主动愿意贫穷。在富有的家庭里,尤其是在美国那样的西方国家的许多富人以及中产家庭,家长特意为孩子创造一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的家庭环境,比如,他们不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很早就鼓励孩子出去挣钱,从小就培养管理钱财的概念和能力,比尔.
盖茨和迈可.
戴尔就成长在并非贫穷的家庭,但他们很小开始自己创业,因此他们长大得很快。尽管中国如今仍然有大量的贫穷家庭,但这一未长大的“成年人”
群体中的大多数却不是生长在那些真正的贫困家庭中,他们大多生长在城市,有的家庭并算富裕,可他们的父母为其能够倾其所有,自然也不可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第三,郭敬明成长的时代是一个是非观逐渐模糊、许多社会底线也坚守不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以名利为主导的时代,许多情况下,只要能获得名利,手段也就不那么重要。郭敬明抄了书不认错道歉,说明他并不认为剽窃是错误的行为,而他的众多粉丝们也对抄袭表示出无所谓,即便他们知道有抄袭有错,他们也可以用许多成年人做出的更大剽窃来为自己的行为和观点辩护,换言之,在大错之下,小错也就不算什么了。
虽然郭敬明等是未长大的“成年人”,但他们要以成年人那样承担责任比如接受法律的判决,而对于家庭和社会,如何让郭敬明等长大的确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建立一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的家庭环境和是非标准明确的社会环境,但那却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