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茂桐先生文序

(2020-11-18 15:19:54)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杂谈

分类: 文学鉴赏
    本来,我并不认识茂桐先生,至少是不熟悉。后来知道是文学圈中人,加微信后,便经常看到他在微信圈发布的一些文章。再后来,市作协在通报2019年度新发展会员的时候,名单中有他的名字,这是我关注他创作的开始。直到今年春天,疫情稍稍平稳,我们才有了见面的机会。相见之下,神清貌癯,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一见如故。言语中,很快便聊到他的写作。在交流了自己的经历和创作体会后,茂桐兄告诉我,他把近年来写作的一些文章汇集起来,打算出个小册子,想请我看一看,提提意见,并写几句话。这令我颇感意外,转而一想,身居作协,职责所在,服务同仁,不当以忙碌而推辞。
    我们桓台,是一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热土。2015年,我参加《淄博文化通史》的编纂,负责“桓台篇”的撰写。按照编纂的要求,首先要总结一个区域的文化特点。在梳理了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之后,我想,我们桓台的历史文化,可以新城建县为时间节点,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从宏观角度讲,建县以前桓台的历史文化属于齐文化范畴,虽然此前尚缺乏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梳理散落在各种典籍之中的记述,足以支撑起这个判断。马踏湖是一片古老的自然湿地,既是桓台的地理坐标,又是一方水土的文化标志。她的存在,又赋予桓台地区的齐文化以独特的水乡风韵。这个特点,我在文中把它概括为“水韵齐风”。新城建县以后,桓台的人文传承脉络清晰,人文资料记载翔实,明清两朝,桓台县前身新城县考出72名进士,出现“父子蝉联、兄弟同列”“一榜五成进士、十年三冠贤书”的科举盛况,仅新城王氏家族就考出进士29人、举人52人,成为明清山东地区“文化世家之冠”。以新城王氏为代表,桓台涌现出了十个因科举而崛起的文化家族,本为赞扬新城王氏兴盛状况的“江北青箱”,成为明清时期桓台人文繁盛的概括,构成了桓台历史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即便如此,马踏湖区的风土人情、乡俗俚语、文化面貌,依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成为桓台历史文化的一道风景。
     茂桐先生的家乡正是地处马踏湖核心区起凤镇夏庄村。虽然一直从事教职,却从未曾离开家乡。茂桐兄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马踏湖的一泓清水,涵养了他直、热情、执著的性格,赋予他湖区人与众不同的人文情怀与责任担当。所谓文如其人,拜读他的大作,通篇散发出的,正是他这份淋漓尽致的幽幽深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人生感悟。作品分为马踏湖往事、屐痕处处、吉光片羽三大部分。“马踏湖往事”所写,正是他自己对马踏湖的记忆;“屐痕处处”,是写自己在本省、去外地旅行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吉光片羽”,则是自己的人生履历与感悟。而让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烈的,还是他对马踏湖的回忆。在这一部分,他记述了自己经历的生产队生活片断,追述了家乡过往的繁荣与辉煌,描述了马踏湖区的一些乡风民俗,而这正成为最具生命力的内容。年的印记》《马踏湖的清明节》《端午节生发的乐趣》《马踏湖畔的传统婚礼》《送米》《马踏湖畔另一个世界的精彩》诸篇对乡俗的记述,则足以丰富志书类典籍对马踏湖风情记载,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或许,将来人们在描绘马踏湖的时候,这可能就是最理想的蓝本。
    我无意夸大茂桐先生作品的价值,但这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存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年的春天,被后人称为穆叔的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去祝贺晋国平定栾氏之乱,前来迎接的晋国大夫宣子问叔孙豹:“古人都说‘死而不朽’,这是什么意思呢?”叔孙豹没有回答。范宣子又说:“从前范匄的祖先,虞舜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晋国主持中原盟会的时候是范氏,恐怕所说的不朽就是这些事吧!”听了范宣子的话,叔孙豹回答说:“据豹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先大夫叫臧文仲,死了以后,他说的话世代不废,这才称得上不朽。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留下言论。’即使死了很久也不会废弃,这才是不朽。至于保存贵族地位、世代有功,以此来守护宗庙,世代祭祀不断,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这种情况。这只是禄位的显赫,不能称为不朽。”
    这个故事所说,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出处。我们处于社会神经的最末端,很难做到古圣先贤一般的“不朽”。但是,正因为处于社会神经的末端,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底色,赋予我们极大的接近性优势,学习古圣先贤的不朽精神,可使我们或有作为。本县清代先贤张象津夫子曾说,“古圣先贤并非不可企及,力学笃行者皆可达到”。我想,茂桐先生的创作,正是这种“力学笃行”精神的担当、追求与文化自觉吧。这是我拜读茂桐兄大作最深的体会。
    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