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战始祖在桓台

(2016-09-19 22:07:33)
标签:

文化

齐桓公

历史

连战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9月12日下午,位于红莲湖南畔的果里镇前埠村、后埠村热闹起来,好几辆坐满乘客的大巴车次第驶入。得知到了目的地,车上的乘客们静表地走下车,怀着憧憬的心情在这里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这是些什么人?他们来这里做什么?
    原来,这是前来参加齐文化节的200余位连氏宗亲,在中华连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连文成带领下,来“葵丘遗迹”考察瞻仰、寻根问祖来了。连氏宗人认定,这里就是春秋时期连氏始祖连称的防戍地——葵丘。因为与中华连氏宗亲奉为宗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有关,这个极为平常的地方,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连氏宗人的苦苦追寻

    连勇志,广饶人,是山东华泰纸业公司的营销经理,热衷连氏文化多年,是连氏始祖连称“著迹葵丘”寻觅者之一。连氏宗亲认为,连称是连氏得姓始祖,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连氏先祖。所以,寻找《左传》中明确记载的连称“防戍地”——葵丘,就成了连勇志等连氏宗人的一桩心愿。为了寻找“葵丘”,连勇志等去过许多地方,阅读过许多史籍,在追寻的过程中,他发现葵丘的归属地至少有河南说、临朐说、广饶说、临淄说等,在这些地方都有关于“葵丘”的记载,有的地方甚至专门举办学术研讨,论证葵丘所在地。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连称是上党人,之所以在葵丘防戍,是他从当时的晋国来到齐国做官。但是,在仔细分析了这些观点后,连勇志等人认为,这些地方都不符合史籍上对葵丘的描述,作为连称防戍地的葵丘肯定另有其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桓台县果里镇有一个葵丘遗址。这个信息令连勇志非常兴奋,他驱车到果里镇,几经寻访,来到位于前埠村和后埠村的葵丘遗址。在这里,他仔细观察周边的地势,认真比对史料中对葵丘形象的描述,倾心感受祖先的气息,当年连称在这里纵横驰骋、叱咤风云的英武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连勇志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与他同样追寻始祖遗迹的连氏宗人,大家一致同意,适当时机,把这个发现告诉所有的连氏宗亲,认定这里就是连氏始祖连称的防戍地。
 
200余名连氏宗亲聚焦桓台
 
    这些连氏宗亲是为了参加将在临淄姜太公祠举行的祭祖大典而来的。9月11日晚,不期而遇的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嘎然而至,淄博饭店西侧小二楼的大厅中依然一派热闹景象。两侧墙壁上悬挂着“葵丘著迹,千年祖地同一脉;宗始营丘,称公子孙话亲情”的横幅,主席台后面的景幕上播放出“2016年连称公诞辰2765周年、‘连氏先祖之碑’立碑两周年祭祖活动、中华连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大会、山东连氏宗亲会成立两周年表彰会”的字幕。来自全国各地、海峡两岸的200多名连氏宗亲粹聚一堂,共话亲情。中华连氏宗亲会秘书长连加平说,尊祖敬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寻找祖宗的遗迹,是连氏宗人刻意追求的理想。连称公是《左传》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连氏先祖,连氏把他奉为得姓始祖。虽然家谱上面注明“上党开宗”,两年前又在临淄姜太公祠立起“连氏先祖之碑”,寻找始祖“葵丘著迹”的具体地址一直是连氏宗人的共同愿望。在寻找葵丘的过程中,连氏宗亲先后到过荷泽、临朐、广饶、临淄以及河南民权等地考察。但是,符合典籍对葵丘记载情况的,唯有位于桓台县红莲湖南侧前埠村、后埠村的葵丘遗址。因此,连氏宗人这次粹聚淄博,除去参加祭祖大典外,共同认定前埠村的葵丘遗址为连氏始祖连称的防戍地也是这次大会的任务之一。当晚,部分连氏宗人进行学术研讨,听取连勇智先生以及部分当地学者对葵丘遗址位置的论证,确认位于桓台县前埠村、后埠村的前埠遗址就是当年连称公的防戍地——葵丘。
   
古老的葵丘
 
    果里镇的前埠村、后埠村,原来统称张家埠,也曾称埠上庄,清初分为前、后两个村,春秋时期为齐国葵丘邑。《左传》载:“(鲁)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遗址为方圆数十亩的高埠。1957年,当地群众兴修水利,在该遗址地下2米深处挖出古石桥一座、数十斤重的铁锚一个。此外,还出土过铜镜、铜剑、金鸡、古钱和多种陶器。
    地名相同,古今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历史上的葵丘,至少有两个,一个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之葵丘,另一个就是连称戍守的葵丘。元兵部侍郎于钦所著《齐乘》载,“葵丘,临淄西三十里,古齐邑”,“齐桓公葵丘之会,则在陈留”。《临淄县志》中亦有此类记载。那么,如何才能证明如今的前埠遗址,就是当年的葵丘呢?
    古籍中的记载,就是明确的例证。首先是方位,前埠遗址位于临淄的西面;其次是距离,“临淄西三十里”。现在看,虽然从前埠到临淄的实际距离超过三十里,古代对距离的测量并不象现在这样准确。综合古代典籍中对距离的描述,多有与现在实际距离不符的现象。况且,北魏郦道源所著《水经注》卷二十六也有“齐西五十里,有葵丘地”的记载;再次是“及瓜而代”,连称率部赴葵丘驻防时,齐襄公曾答应“及瓜而代”。代期到来的时候,换防的命令并没有到来。连称等为了换防,派人送瓜至临淄给齐襄公“请代”。试想,远古时期交通条件下送瓜至临淄,路途不可能太远。路途远了,还不等送到,瓜就坏了;最后,是葵丘附近的地理形势。离葵丘不远处的县城索镇,古时为渠丘邑,坐落在古时水的旁边。从军事角度讲,时水为古临淄城西的天堑,渠丘自古以来就是临淄的屏障,汉高祖刘邦曾以此为城,设立西安县。从这个角度说,葵丘与渠丘互为犄角,也是符合军事常理的。因此,如今的前埠村、后埠村就是当年连称等人驻守过的葵丘确凿无疑。连氏宗人的考证,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葵丘上空的历史烟云
 
    古老的葵丘,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连称等委婉提醒齐襄公“请代”换防被拒绝之后,齐襄公又失信于将领。此前,失德的齐襄公与已经成为鲁桓公夫人的妹妹文姜乱伦,随之谋害了前来齐国出访的妹夫鲁桓公。为了平息鲁国对鲁桓公暴死齐国的诘难,又处死了公子彭生,导致国内矛盾尖锐,觊觎君位已久的公孙无知遂联合连称等人发动叛乱,杀死作恶多端的齐襄公。尽管后来公子小白回国继承君位还有许多原因,连称谋杀齐襄公,却在客观上导致了齐桓公的即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齐襄公的意外被杀,就不可能有齐桓公的即位,春秋历史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首霸就不可能出现了。
    诛杀齐襄公后,连称的故事也到此为止。然而,葵丘上空的历史烟云却依然风起云涌。不久,封在渠丘(今索镇)的齐大夫雍廪联合其他齐国贵族诛杀公孙无知,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成为一代英主齐桓公;意图护送公子纠强行回临淄即位的鲁庄公与齐桓公对决的改变历史走向的乾时之战就发生在葵丘附近的时水河畔。1800年后,桓台县前身新城县建县始祖张贵的后人徙居于葵丘之上。虽然张家埠《张氏世谱》曾经失续两百多年,但“奉祀远孙”的记载,依然说明了张家埠张氏家族与张贵的血缘联系。1214年,蒙古崛起,天下大乱,金朝的统治难以达到青州地区,官居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的高苑县成良里人张贵,在长山县驿台招集流民,筑城自保。因其居长山与高苑之间,名为新城。公元1228年,新城县建立。1265年,新城县设立儒学,所用之地即为张贵之孙张缙捐献的张贵墓地。新城县自此人文繁盛,闻人辈出,仅明清两朝,就考出了72名进士,出现了“王半朝”和领袖清初文坛半个世纪的一代诗宗王渔洋,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北青箱。
    一座葵丘,贯穿起桓台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如今,明万历开封知府王之都的三座墓碑仍然矗立在遗址南部最高处。居中一幢镌“明进士中宪大夫开封府尹前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曙峰王公之墓”,左右各立功德碑一幢。碑文集颜真卿、褚遂良之字而刻,笔法苍劲,镌工精湛。
    姓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做大做强齐文化一条最接地气、最简单可行的路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值得借鉴。据可靠资料,仅发源于齐国鼻祖姜太公的姓氏就有三十多个,在建设文化名城的背景下,挖掘姓氏文化内涵,挑动人们关心齐文化的神经,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连氏宗人葵丘寻祖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注:最后一自然段,可以作为编后,也可以作为编者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爽    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