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雅和村的举人碑

(2014-05-12 16:00:12)
标签:

文化

牟作梓

张象津

刘大绅

王祖昌

    日前,有朋友在百度贴吧留言称,索镇西雅和村牟家胡同有块石碑,上面写着字。该朋友附有照片,因光线原因,字迹不清。我喜欢地方人文,遂兴探访之意。今天周一,上午学习结束,驾车前往西雅和村。转了一圈,并未见到石碑。询问一村中老者“村中牟家巷在何处”,老人顺手一指,“前面胡同就是”。然后问老人这里是不是有块石碑,回答称有举人碑。听到此说,心里一阵高兴,告别老人,拐进胡同南行,来到一处果园旁边,果然有几方石碑躺在地上。石碑极不起眼,字迹不甚清楚,其中一块是拼凑起来的。正在纳闷,老者从后面赶了过来,看我在那里徘徊,边走边喊边招手。老人来到石碑旁告诉我,我看到的两块石碑就是举人碑,是他的一个兄弟最近才从粮所那里请回来的。老人叫牟际远,大约七十来岁,自称前些年在粮所工作过。我们一边聊,一边仔细查看石碑上的字迹。东边一块石碑上的字看不清楚了,只能断定那是一块墓碑。西边的一块,虽然断成两块,四周也有磨损,上面的字迹要清楚得多:“皇清例授武略骑尉己卯科武举候选千总琴宜牟公”之墓。正文右上侧有“咸丰十壹年岁次辛酉”字样。左侧写满名字,可惜看不清楚字迹,隐约可知是其子孙。查《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咸丰十一年为1861年,此为立碑时间。而“己卯科武举”,是哪个“己卯”?离咸丰最近的“己卯”年为嘉庆二十四年,即1819年。再上一个“己卯”就是乾隆年间了。

    查《重修新城县志》,在《卷十二·选举志·武举》第九页有“牟作梓,己卯科,有传”的记载。查县志上下文,这里的“己卯”,应为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公元1759年。《卷十八·人物志六》十九页:“牟作梓,字琴宜,号东山,别号少海武生。尚信子。生有夙慧,文翰艺事一学辄精。应儒童试,几得复失,遂习骑篅。年二十五入武庠,明年己卯魁于乡,再试夏官,不遇。乃以卫官注册,需次驾部。未几,父母相继殁,绝意仕进。工诗,善图画,写意处逼近赵松雪。邑侯寄庵,宿儒张汉渡时有赠答。诗备古今体,不矜奇艳,而豪迈之气辄流露行间。与诸诗人毕野亭、王秋水等倡和无虚日。晚年运益蹇,隐湖上,构数数帆亭,聚古籍名岾,以诗酒徉徜终其身。著有诗草数卷。”

    由“年二十五入武庠,明年己卯魁于乡”可知,牟作梓中武举人的“己卯”科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其是他二十六岁,当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咸丰十一年”已经到了1861年,此是立碑之年确凿无疑。县志文称其与“邑侯寄庵、宿儒张汉渡时有赠答”,“寄庵”为曾担任新城知县的刘大绅,刘大绅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二十四日任新城知县,乾隆五十一年(1786)七月调任曹县。此后与新城多有交集,文友亦多。此时牟作梓已经五十多岁,刘大绅恰好与他“时有赠答”。汉渡,即张象津,生于1738年,卒于1824年。牟作梓比张象津年长四岁,恰为同时代人。张迅《张象津先生年谱·乾隆五十三年(1788)》条有“牟作梓”的记载,内容与县志相同。同时还记载了张象津《牟宜琴画马》诗:“画马不画奔绝尘,平芜蹀躞细柳春。画马不画蓦岩谷,交颈相靡蹄卓玉。亦知将军有深意,壮士抱才能不试。安得千秋常太平,人马双闲关塞清。”上文所言王秋水,即王祖昌,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十一月十六日巳时,虽与牟作梓差十多岁,考察当时新城的文学状况,此时四十七岁的王祖昌,与牟作梓“时有赠答”是可能的。民间亦有乾隆年间新城“文学四友”之说,“四友”为张象津、王秋水、毕野亭、于方城。县志中称其“善图画,写意处逼近赵松雪”。赵松雪,即赵孟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县志将其与赵孟頫相比,可见牟作梓之书法、美术、文学水平之高。

    鸣谢:刘秉光老师特为致电指出原文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