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年4月22日下午,杰出地方文化学者徐承诩先生不幸与世长辞。因为出版《王渔洋传奇》,与徐先生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了解了先生较为详细的情况。先生病危,先生亲属嘱我为先生写个悼词,以备不测。先生过世后,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以作纪念。但这些都不足以弥足对先生的敬佩。再作本文,以备相关方面之需。
文学徐承诩先生小传
先生姓徐氏,讳承诩,索镇建国村人,桓台徐氏十七世孙。高祖宏璋,字望重,乡饮耆宾;曾祖肇全,字尧仙,从九品,候选詹事府录事;祖坤绩,父克儆,皆里中善者。公幼承家学,弱冠虽投身军旅,始终书香为伴,终至文学有成,为桓邑学界翘楚。
先生生于1931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1年1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步兵学校学习,1952年12月任山东省军区298团文化教员,1955年4月考入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1957年毕业后先后在德州地区夏津一中、禹城一中、禹城六中执教,1980年调任桓台一中语文教师,1981年12月退休。从教二十余载,先生勤恳敬业,坦诚正派,厚德育人,世所称道。
先生退休后,除在几所学校短暂任教外,倾心乡邦文化。1987年,公应聘县民政局,编纂《桓台地名志》。百事草创,先生足迹遍及全县,殚精竭虑,风餐露宿,每有所闻,必亲历现场,获取大量人文资料,《马踏湖湖畔话古今》《桓台地名故事》顺利完工。先生景慕东痴,以广大东痴诗学为己任,《徐夜诗集校注》于1995年问世。期间,获悉有关部门邀某著名作家写王渔洋而不得,公慨然自任。一部《带经堂集》成为公认识王氏、阅读渔洋之通衢。二十余年间,心无旁骛,夜以继日,虽境遇拮据,仍孜孜先生不倦,苦心孤诣,夙愿竟成。2012年8月,宏篇巨制《王渔洋传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渔洋研究权威学者王小舒先生《序》曰:“惊叹于徐先生非凡的构思能力,他竟能如此完整、鲜活地还原一代诗宗的生活经历,让读者兴趣盎然地跟随他穿越历史,亲历伟人”,“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以艺术的手段血肉丰满地还原历史,可以说,他的书做到了雅俗共赏,深入浅出”,“是十分独特的研究。建议当代王渔洋研究者都不仿来阅读一番”,他“把自己融进去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景仰,已化为了创作的心血”,“这部小说不愧是王渔洋研究史上的一部杰作”。
先生貌癯神清,襟怀坦荡,刚正自矢,有东痴遗风。与人交,信而有征,从善如流。余生也晚,与先生交益晚。一部“传奇”著成,遂做忘年之交。公有垂询,辄乐召余相晤。叙及当年实地考察之轶闻掌故,常为未能一一记述为憾。2012年,适逢纪念东痴公诞辰四百周年,公屡建嘉言,襄成盛举。徐氏族谱六刻,公身任主编。今又七刻,公以耄耆之年再膺其任,搜缺补漏,力臻完善。奈天不假年,谱工告竣之际,公竟于2013年4月22日未时驾鹤西游,享年82岁。族人念公功之卓著,嘱余为之传,故略述一二于兹,先生所谓生荣死哀,卓然一乡文学之冠云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