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踏湖
马踏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117
  • 关注人气:8,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城故事:五孔桥

(2013-04-06 07:09:43)
标签:

新城

王象乾

司马桥

椎扎心里

文化

分类: 王渔洋文化

    前几天,曾担任桓台卫生学校校长的老乡李允俭到办公室,闲聊中谈及新城历史,集中者,乃位于司马桥南面的五孔桥。

    李允俭说,文革前,他在位于新城的原桓台二中读书,上学放学,必定路过司马桥。每次路过,都会看到南面不远与司马桥并行的五孔桥,直到文初期,这座桥还横跨于新城东侧的西猪龙河上。说是桥,其实路面只修了一半,并不通行。不通行为何一直坐落在这里?李允俭说,这座桥是座老桥,虽然说不准这座桥的具体修筑时间,至文革前,它存在差不多有二百多年了。据说,当年担任明朝兵部尚书的王象乾为了方便家乡民众的出行,就在新城东门外的猪龙河上修筑了一座桥。后来家乡的民众为了纪念王象乾修了这座桥,就把这座桥称为司马桥。时过一百五十多年后,明朝早已为清朝替代,依旧兴盛的王氏家族为保家族长盛,请来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围着新城转来转去,最后来到司马桥上。眼瞅着司马桥,风水先生的嘴不住地蠕动着,仿佛在说着什么。不久,对随行的人说:司马桥风水好,保佑王家兴盛一百多年。时间久了,司马桥的风水虽好,旁门左道也会不停地侵蚀司马桥的风脉。随行的族人赶紧问有什么预防的办法。风水先生说,要确保司马桥的风脉,必须在桥南侧修建一座比司马桥高大、但又不能通行的五孔桥,在南面不远处的三叉湾中心放置一个大石椎。

    于是,当时的王氏族人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在司马桥的南侧修筑了五孔桥,在韩信沟和猪龙河交会,俗称三叉湾的地方放置一个巨大的石椎,称“椎扎心里”。

    民间传说,姑妄言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