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馆有感

(2012-08-29 21:37:39)
标签:

文化

杂谈

图书馆

分类: 琐事留忆

    受徐承诩老先生的嘱托,今天上午把刚刚出版的《王渔洋传奇》送到县文体中心气派的图书馆惠存。在图书馆,高健先生帮助办好一收藏证书,然后一同浏览了资料室,领略了图书馆的风采。

    向图书馆赠阅书籍,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早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每年印制出来的合订本,首先送达的就是图书馆,只不过那时候的图书馆居于县城一隅,远没有今天的气派。后来,知道许多朋友创作出书,就经常告诉他们想着送给图书馆几册。之所以这么做,首先考虑就是这些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书籍能够传承下去,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收藏地方文献。

    近几年,因为工作关系,也因为爱好,在阅读许多地方文献的同时,也阅读了相当数量本县家族的族谱。在这些地方文献的族谱中,经常看到这些家族中许多人士创作情况的记载。问及这些文献的去处,则极少能够找到下落。原因虽然很多,没有统一收存,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文传承的慨叹。去年五月就职作协事宜后,更觉得做好人文传承工作的必要。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内的文学创作红火,长篇巨制不断涌现,除去《王渔洋传奇》,县电影公司原副经理周荣新先生的文集《舒心漫语》,原县长助理、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迅先生的《张象津年谱》,县文化馆原馆长、县作协理事荣庆玉的《强恕堂》和《齐鲁大商》,县作协副主席释修振的《地狱天堂》等等。这些著作如何更好地传承?有必要仔细研究。

    首先,应该把全县的出版物作一个编程,初步考虑就是统一“桓台历史文化丛书”的名义编辑起来,形成一个系列。成立一个编委会,广泛搜集出版信息,主动加强与作者的沟通联系,把出版物最大限度地包容起来。然后设立主编,根据信息推荐情况,适时确定主编人选,以加强编辑计划的落实。编辑的原则,既不增加作者的负担,又确保质量,方便未来的传承。

    其次,发挥作协等团体的作用,积极滲各类媒体,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推介。

    第三,在各类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设立“桓台作家”专柜,以便于本县文献的传播。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王渔洋传奇》编为“桓台历史文化丛书”的第一辑。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今天上午把书送到了图书馆,并且浏览了相关陈列室。在陈列室,我见到了许多本县作者出版的著作,其中不乏熟悉者。看到林林总总的图书,不禁产生了有时间经常光顾这里阅读的期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