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人王象晋编著的《群芳谱》(元·亨二部)新版再次出版。2011年11月18日,再版首发仪式在桓台县政协举行。因当时并未参加首发式,书也是首发一个半月后才拿到手的,故此消息迟到俩月,但这并不妨碍此书再版的重要意义。
《群芳谱》又名《二如亭群芳谱》,全书共二十八卷,作者王象晋,生于1561年,卒于1653年,字荩臣,号康宇,自号好生居士,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明万历三十二(1604)年进士,由中书舍人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是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的祖父。
王象晋为人宽厚,刚正不阿,政绩显著。平生重视农圃,鄙薄五谷不分的所谓“大人者”。《山东通志》称他是“济人利物常恐不及,乃爱国爱民、急公好义、关心国计民生的长者”。1607年到1627年的20年间,王象晋有大半时间是在新城老家闲居度过的。《群芒谱·自序》称,家中有“薄田百亩,足供饘粥”,有一个园子取名“涉趣园”,在园子中修建了一个凉亭,叫“二如亭”。这段时间内,他在“涉趣园”督率佣仆经营园圃,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并广泛收集古籍中有关资料,用十多年时间编成此书。全书二十八卷(此外尚有三十卷本,内容与此完全相同),约40余万字,分元、亨、利、贞四部。四部下又细分为天谱、岁谱、谷谱、蔬谱、果谱、茶竹谱、桑麻葛棉谱、药谱、木谱、花谱、卉谱、鹤鱼谱等。
《群芳谱》作为我国十七世纪的一部百科全书,其内容极为丰富,书中记载的栽培动植物达四百多种,对每一种植物的名称来源和考订,植物性状和类似植物的区别等,都有较详细的阐述,具有较高的农学价值。所介绍的花卉种类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农书或(和?)花谱,对传统名贵花卉,不仅收集了很多品种,且记述了品种的特性,被后世农书和花谱引用。谱中每种植物下面除种植外还列有治疗、典故、丽藻等目,用较大的篇幅收录了古代有关验方、历代文人雅士有关果、木、花、卉的诗词歌赋,具有较高的文学兼药物学价值。
《群芳谱》专门论述与民生关系最密切、有经济价值或者某中(种?)特用的作物。作者作谱的目的,旨在为民生着想,服务于人民。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明代以来虽多次刊印,但由于社会变革、战乱等种种原因,又由于该书部头较大,年代久远,当今之世亦难见完本,于民间则窥豹益难焉。为弘扬桓台传统文化,桓台县政协开始整理重版该书,并于2011年先行出版元、亨二部,其余利、贞二部于2012年完成。本次出版的《群芳谱》以明天启本为底本,中有模糊不清之处,则用汲古阁藏版刻本补正。它的出版,将以其较高的文化品位、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为世人学习和了解桓台深厚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真实客观的资料。
注: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P537载:“上命取先祖象晋纂《群芳谱》,续修增广为一百卷,翰林编修汪灏等四人为纂修官。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下、《分甘馀话》卷一。《香祖笔记》卷十二:“康熙乙酉,命词臣广续《群芳谱》。《群芳谱》者,先王父赠尚书方伯府君万历末被元韩之党龁龁,归林下十年所著书也。异代乃为九重所赏,亦家盛事,不可不记。”
注:上述文字多来自新版《群芳谱》书前简介,其中个别文字似有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