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景公与马踏湖(辑)

(2010-05-03 08:28:19)
标签:

殉马

齐景公

临淄

马踏湖

休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齐景公与马踏湖

 朱治田

    临淄齐国故城西北30多公里,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最北边与博兴县交界处有一个淡水湖,名马踏湖,曾称锦秋湖,面积数十平方公里。湖中有台,台上有村,计两千多条船道,交织成网。此地盛产鱼虾、河边两旁多植苇草、莲藕等。每逢夏秋之际,鸭戏鸟呜,荷红柳绿,风景煞是喜人,人称“北国江南水乡”,也有人赞誉为“齐鲁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并且有鱼龙湾、会城遗址、五贤祠、颜斤蜀墓、鲁仲连故居、寝台、齐景公失马寻踪处,东坡登临处等名胜古迹及地名。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如齐景公、晏婴、鲁仲连、颜髑、诸葛亮、李白、苏轼、于钦、王士祯等都曾到此游览或隐居。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横湖绝句》:“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元朝史学家,兵部侍郎于钦也曾写有“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海气朝城市,山光晚对楼。”的诗句。后来,人们取其诗意,故亦称锦秋湖。现已成为自然风景游览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人。

    马踏湖是如何形成的呢?有这么一段传说故事。

    周朝春秋末期,齐国有一位国君,名叫姜杵舀,就是历史上称说的齐景公。他最爱马,据史书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古时候,一辆车用四匹马拉,称一驷,也叫一乘,有马千驷,即有马4000匹。据近年在临淄齐国故城内发现一座世界罕见的殉马古墓,围绕墓室东、西、北三面有殉马600多匹,而且都是5、6岁口的壮马。据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此墓即齐景公之墓,可见当时齐景公养马之多。据传,在齐景公数千匹养马中,有几匹是齐景公最喜爱的,当成宝贝蛋儿似的,外出走到那里带到那里。

    有一次,齐景公带人到青丘(即今马踏湖中)打猎游玩。那时候,这里还不是湖,只是地势低洼,草深林密,是游玩射猎的好地方。齐景公带着一班从人,跑马射箭,对猎物围、追、堵、截,玩的尽兴,但到傍晚一查点,竞走失了一匹齐景公心爱的马,齐景公那股心疼劲,就跟被挖了心肝似的,急令从人四下搜寻。一连几日,不见踪影。齐景公急的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直唉声叹气跺脚,众随从也只是火烧火燎,抓耳挠腮没办法。无奈何,齐景公召来地方官儿寻问,地方官儿寻思了一番说:“在这么大的林草地带,靠人寻一匹马实在不容易,臣以为马儿生性恋群,主公不妨放出许多马,让他们自由奔跑,也许你的爱马自己会回到马群里来的。”齐景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传喻将他的数千匹马从临淄一骨脑儿赶到了这里,马儿们失去了约束,那欢势劲儿自不必说,成群结队,在这里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来回奔跑,果然,丢失的那匹马很快回到了马群里。齐景公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带着马匹回都城临淄去了。

    谁承想,这里本来地势就低,土质又松软,经这许多马来回奔驰,被踏陷下去许多。后来,遇到暴雨淋潦,周围高处的积水部往这儿流,人们为防水患,便把村庄四周取土成了土台子,这么一来,一个个土台子四周更洼了,水在洼处聚集的很深,互相连接,渐渐便形成一片有许多土台子的湖。因为此湖是齐景公的马奔驰而踏成,故名马踏湖。   

    这是又一种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