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14时36分,岳父在县医院度过近一年的时间后,停止呼吸,永远闭上了眼睛。那一刻,成为永恒。
岳父今年80岁,神态安详,象睡熟了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两天后举行遗体告别的时候,他的脸上似乎一直带着微笑。如果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声,没有人觉得他已经离我们而去。
岳父一生克己奉公,兢兢业业,不为名利,体谅别人,从不因为自己的事情给组织,给别人增加麻烦。他生于1929年3月,档案上的时间是1930年。1943年北营完小毕业,1945年8月参加青救会,任桓台县四区北营乡分会长。1947年3月至1949年,任村小学教师,并参加土改。1949年北营乡分为六个自然村,他出任中心村村长。1952年乡政府委任他担任北营供销社门市部负责人,1955年8月入党,1956年5月调任桓台县五区卫固供销社主任。1958年调任桓台县运输合作社、桓台县汽车站、桓台县搬运队三个单位党支部书记。1958年10月,桓台县与博兴县合并后,调博兴县交通局主持行政工作。1960年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县委住北营村工作组郭丙亨、王钦德同志根据村民要求,请求县委同意后派他回北营村任党支部书记。1962年,全县大公社分小公社,他担任北营公社副书记。1963年,担任陈庄区委委员、人武部长。1965年,大四清开始,桓台县和邹平县是当时惠民地区的试点。1966年10月因患病要求到外地治疗,四清工作队有位叫王志孝的同志与他谈话,说去外地治病需要填表,准备运动结束时用。运动结束,被无缘无故地撤销党内外职务,分配到田庄镇粮所田庄粮店负责,1969年担任副所长,1970年调耿桥粮所任所长。1978年,全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表彰会议在德州地区陵县召开,耿桥粮所作为当时惠民地区两个先进单位之一参加会议。1978年10月,县委决定撤销1966年给他的处分。1979年,调任耿桥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见桓发[1980]6号文),兼任工办主任。1982年调任起凤供销社主任,1984年任桓台县棉花厂副厂长,1990年12月退休。岳父告诉我,这些情况均有档案记载,而且有证明人证明。
按照这个简历,他应该是1945年8月参加革命。如果按照这个时间,他晚年的待遇就不是退休而是离休了。中组发(1988)10号文《关于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问题座谈会纪要》第三条规定:“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解放区的乡或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村中,实际上半脱产的乡(村)长、副乡(村)长、文书、治安委员、财粮委员、武委会主任(民兵队长)、民兵指导员、农会主任(主席)、妇救会主任、青救会主任,一直担任上述半脱产职务,建国前直接提拔为脱产干部的,其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担任这些半脱产职务之日算起。”他应该按照规定办理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一些资历不如他的人都办理了离休。但是,岳父计算参加工作的时间却是1952年,而且,他的待遇不但没有按照离休执行,早年曾经的领导职务身份也不明不白地记“丢”了。前几年,我们曾因这件事情征询岳父的意见,是否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岳父说,都不容易,虽然待遇低点,与那些条件差的人相比,自己就不错了。后来,当我拿着整理好的书面材料让他过目的时候,正在忍受着病魔的折磨的岳父仍然平淡地说,算了吧,这么多年都过来了,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岳父就是用这样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命运的不公。
岳父一生育有6个子女,在他的6个子女中我的夫人位居第五,而我进入岳父的生活也只有二十五年的时间。在这二十五年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岳父的慈祥。从踏进岳父的生活起,岳父就对我疼爱有加。每次去看他,他总是亲自下厨,做自己最拿手的菜。那时候,岳父还在工作岗位上,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有条不紊,处理工作公私是非分明。那时候,岳父所在的企业生产大量的棉籽皮,这些棉籽皮又是养殖信用菌的好材料,在农村老家的父亲养殖食用菌需要一些棉籽皮。找到岳父的时候,不但没有任何优惠,甚至当我用自行车拖着地排车赶到地点的时候,与其他前来购买棉籽皮的人一道排队。岳父说,我们不能搞特殊。岳父退休后,住处也从城郊搬到县城,每次去探望他,感受最深的还是浓浓的亲情。夫人告诉我,当年她跟随岳父在外做临时工的时候,岳母住在农村老家,衣服脏了破了,是岳父给她洗涮缝补。夫人说,直到现在父亲戴着眼镜、顶指一针一针为她补衣服的情景仍然浮现在眼前,尽管老人卧床半年多,自己还没有伺候够。
身为翁婿,情同骨肉。思绪万千,想说的话太多,却又不知从哪里说起。
愿岳父在天国安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