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正式的机构,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是2006年12月设立的。此前,为了纪念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县委宣传部即已经以这个名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最突出者就是出版《王士禛志》。志书编辑结束后,中心既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7月后,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相继到位,开展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
王渔洋是清朝初年的诗坛领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作,不唯如此,他还创造了自己的诗学理论“神韵说”,其文化品位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非常深远。作为一个以王渔洋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做好研究工作应该是其首要的任务。
王渔洋是世界的,王渔洋研究同样是世界的。有鉴于王渔洋在文学史,特别是在清朝诗坛上的地位,对王渔洋学术文化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特别是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设有王渔洋专门研究机构,无论是对王渔洋学术成就的研究,还是对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的内涵,都达到相当高的层次。但是,研究中心的人员构成与其所担负的任务形成强烈的反差,依靠现有的人员开展研究工作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科学定位对于开展好业务工作显得龙为重要。
桓台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首先是联络中心,即将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建成国际国内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研讨、深入挖掘王渔洋文化渊源的信息平台和联络枢纽,以壮大王渔洋研究队伍,提升王渔洋研究的水平和品位。其次是组织中心,即将研究中心建成指导县内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的指挥中心,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规范研究行为,开发研究项目。第三是宣传推介中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宏观宣传,即加大对王渔洋文化在国内国际媒体及专门研究机构宣传力度,提高王渔洋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正将其做成一个体现桓台县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片”。另一方面是微观宣传,搞好对王渔洋的生平、政绩、文化成就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普及王渔洋文化。第四是资料中心,所谓资料在哪里,研究即在哪里,作为王渔洋故里,作为县内专门研究机构,有义务搜集王渔洋的各种资料。第五是开发中心,即通过对王渔洋学术文化的研究,打好王渔洋这张“牌”,通过电视、书刊、戏剧、年画、动漫等形式,加大对王渔洋这一历史名人的包装,使历史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现实、服务于经济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