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会王小舒先生

(2009-04-19 10:31:41)
标签:

王小舒

文化研究中心

学术

王渔洋

济南

杂谈

分类: 王渔洋文化

    4月6日星期一,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按照事先的约定,是前往济南拜会山东大学教授、王渔洋研究专家王小舒先生的日子。因为我转任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半年多了,虽然一直倾慕王小舒先生,却一直未能拜会他,这天终于能够见到王先生,心里充满了激动与兴奋。

    早晨7点,我们早早启程赶往省城济南。所以这么早就走,一来是因为这天还处在假期之中,早去也好不耽误王教授的其他安排,二来是考虑这个时候路上人少,行车畅通。第三呢,是去趟省城不容易,时间宽余些也好安排别的事情。一路顺利,不到9点,我们便赶到在山东大学新校区的王先生的家中。因为事先约定,王教授正在家中。热情的王教授把我们迎进门口,寒暄之后,很快就进入我们拜会王先生的话题。

    我们这次拜访王先生,主要有三件事情。其一是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2006年底就已经正式成立,我是从去年7月底开始介入相关工作的。鉴于种种原因,研究工作迟迟没有展开。作为县内专门从事王渔洋研究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早就应该主动拜会目前学术届研究王渔洋先生的专家、学者,现在才去,委实太晚了些。其二是向王教授汇报一下研究中心的工作规划和近期打算,请先生对业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指导性意见。其三是着手创办关于王渔洋研究的专刊,请先生做我们的顾问,并且能够为刊物写几篇研究文章。

    我们首先向王教授汇报了我们的工作定位和近期设想。简单地说是八个字,四个方面。一是联络。就是把县内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国内外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专家及业务工作的联络中心。二是协调。就是在与国内外王渔洋研究专家建立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规划,适时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三是推介。就是通过媒体、专门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等形式,最大程度地对王渔洋进行宣传,努力提升王渔洋以及王渔洋研究的品位和层次,扩大王渔洋及王渔洋研究的影响和知名度,打造文化品牌。四是开发。就是根据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把符合条件的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项目包装成文化产业项目加以开发。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展开,只是简单地把与此相关的事情简单地向王教授作了汇报。

    王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他说,桓台县成立王渔洋学术文化中心,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王渔洋研究工作的重视,现在决定编辑研究专刊,这是研究人员早就盼望的事,一定要重视刊物的质量,力争把刊物建成王渔洋研究的平台。王渔洋学术文化研究领域,聚焦着一批杰出的研究专门人才,他们对研究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研究中心要建立广泛的联络。要编制研究规划,提出工作目标,既要有近期的目标,也要有长远的规划,力争把研究中心建成王渔洋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机构。要重视资料积累,要建立资料库,把中心建成王渔洋研究的信息中心。王教授还就其他相关的事情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在融洽的气氛中,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先生还有其他的安排,我们只好与先生告辞。这次拜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开展研究工作的思路,增强了我们创办刊物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