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语叫夜郎自大。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汉朝的时候,在现在的贵州一带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虽然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后来,汉朝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于是,自以为是的夜郎国留下了无知而狂妄自大的笑柄。
这个成语流传已经近两千多年了,对于它的含义恐怕没有哪个人会认为是褒义。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此事例仍然屡见不鲜。所不同的,夜郎国王是因为没有见过汉朝的强盛而广大而自大,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是明知天高地大而故意为之。
前几天,与朋友小聚,席间有主持一方的朋友慨叹,自己所在部门掌管某些权力,自觉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事就照章办理,快事快办,从不推诿,而且现实工作中确实身体力行。但每当碰到具体事项,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单位领导,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他说上几句“多多关照”的好话。这很让朋友不解:本来应该办的事情,而且已经办理了,为什么这些单位还要千方百计拉上关系?后来,细心的朋友以前来办事人员的身份不动声色地去一些单位走动一番,不禁发现了此中的奥妙。于是回到单位后对工作时效问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他说,一些机关到各单位办事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是普通群众,或者其他一些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单位办事呢?所以,要经常换位思考,实实在在地履行职责。
或许本人骄情,这件事情的确是我亲身经历。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县委从1996年就先后喊出“合力扶工”、“环境立县”的口号,有关部门的特权思想和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不容忽视,现实中仍然不乏这种现象,不同的是表现形式发生了演变,一些本来可以办理的事情,因为强调部门的规定而遭遇红灯。所以,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仍然显得紧迫而不容忽视。
然而,在强调优化环境的时候,另一种急剧膨胀的现象不禁令人困惑。比如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依靠父母的抚养,长大以后翅膀硬了,父母反而成了他的累赘。比如自己蒸了一锅馒头,本意是想让它在锅里蒸得更成熟,不小心让它长出了蒸笼。这几天因公干与一个单位联系,本意是给人家办一件好事,电话打过去几次,也说明了相关情况,不曾想就是没得到明确答复。仔细想来,也许自己从事的这件事情与人家的业务相比,的确算不上什么,甚至一定程度上是给人家添乱。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本来一句话就能说完的事为什么就是不说?随后接到了一个电话,说了半截话,不置可否,留下一句“知道了”,便粗暴地挂断了电话。当即便想,如果不是因为公事才懒得打什么电话,扫兴。
细想起来,事情也不能完全怨人家,这样的遭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企业的厌烦。可是,不怪他们又怪谁呢?自己是没有错的,不仅是联系的初衷没错,即使联系工作的方式也没有错。也许是其他单位的做派让人家产生戒备心理,也许就是馒头比笼大了,为什么就不能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尊重的和谐关系呢?困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