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的认识(辑)
(2008-07-11 21:55:36)
标签:
环保生态文明林业人与自然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欢迎登录新浪淄博:http://www.zbsina.cn/】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更渴望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绿色的食品、拥有健康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而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的特殊功能,是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林业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百姓的福祉所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切实把发展林业、改善生态作为人民群众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政绩观,要在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只要生态,不要发展,而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推动发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要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降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林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公益事业,是联系经济与生态的重要纽带。要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探索“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是狠抓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制订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大力发展民生林业,种植珍贵树种,培育生物质能源林,扩大碳汇林种植面积,提升林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可再生、可降解、绿色无污染的林产品需求。
三是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结合国家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安排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资源的空间配置。林业是最大的循环经济产业。要发挥各地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林业种养业等绿色环保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全省1.65亿亩林地的价值,以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全面实施生态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大力实施林分改造工程,推广乡土阔叶树种,种植珍稀名贵树种,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重点抓好基干林带缺口补植、低效林更新改造和红树林恢复,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提升珠三角城市绿化水平,让森林入城、下乡、进山、上路、扩海,构建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绿色生态屏障。
五是积极完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加强生态建设立法,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生态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努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形成全社会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享受自然的良好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实现生态环境良好,还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倡导科学、健康、合理的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消费光荣、挥霍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