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踏湖
马踏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159
  • 关注人气:8,2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周汝昌的大师风范

(2008-03-22 16:06:57)
标签:

百家讲坛

四大名著

红学家

周汝昌

文化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分类: 琐事留忆
    博学,睿智,谦逊,幽默,果真大师风范。
    从周一(3.17)到周五(3.21),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再次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以《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为题,对我国文学史上的颠峰之作四大文学名著进行讲解,再次将大师风范展现在观众面前。
    已年届九旬的周汝昌先生,是我国著名红学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此前,虽然也从百家讲坛的片头中看到过周老的形象,也知道他是著名的红学家。因为懒惰,因为浅薄,因为孤陋寡闻,更因为缺乏治学上的追求与恒心,虽然早就读过《红楼梦》,也知道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颠峰之作,但读了四次,都没有读完。倒是二十年前的电视剧,帮助我最终完全看完了这部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这次周先生再次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四大名著,使我得到再一次重温四大名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虽然先生已是九旬高龄,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周先生,却是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语言风趣,除去走上讲台提示先生开始和提问题的小伙子让人感觉到稍微耳背外,从形象,从声音,从流利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谁能想到这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百家讲坛节目时间是45分钟,除去固定出现的广告和播音员的道白,周先生几乎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百家讲坛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正常情况下,只要可能,每天都要坚持收看。尽管能够登录百家讲坛主讲的绝非等闲之辈,尽管百家讲坛的确是央视的招牌栏目,尽管本人也曾经对一些在这里主讲过的大师们发表过或赞美或挑刺或讥讽的博文。而目睹国学大师的风采,的确让我耳目一新。什么是大师?什么人才佩得上称为大师?我想,目睹过周汝昌先生风采的观众最有发言权。
    看周先生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带有老年人特有的笑声。看完五集播出,先生的笑声贯穿始终。和周老的讲座相比,以往易中天语言的风趣,于丹语言的华丽,霎时都显得有些矫作。有朋友说,能笑,会笑,周老发自内心的笑,是真正大师的标志。讲课不笑的是一般学者,笑的是大师。我想,周先生的笑,体现的是他对于学术的自信,也是源于深入于骨髓的学术底蕴。
    与其他一些曾登录百家讲坛的先生相比,虚怀若谷的谦逊胸怀是周先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众所周知,以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以学术界对他成就的公论,说他是红学研究的一座山峰也是当之无愧。然而,他最不喜欢的,就是“红学家”这顶头衔。而且在他的讲座中,每每提到自己的观点,总是谦逊地表示只是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象一些在学术上本属于半瓶子醋却装出一派学者派头的所谓专家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周先生讲座的魅力还源于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听周老的讲座是一种享受,无论多么深奥的道理,总是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讲“从‘三国’到‘水浒’”,说到二者语言上的差别,先生引用京剧《群英会》中周瑜与蒋干的对话,学得惟妙惟肖,让观众在快乐中体会到二者的不同。
    附: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一):《三国演义》的内涵: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二):《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三):从“三国”到“水浒”: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四):《西游记》的真诚: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五):《红楼梦》中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