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理发等待之余,同样等在理发店里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着发生在南方的严重雪灾。言语之间,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大约五十岁上下的男同志带来了市供电公司支援灾区的消息。他说,市供电公司派出了几百人,客车拉人,货车载货,既拉着自己的生产生活用品,也拉着救灾物资,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一位女同志从手里拿着的报纸看到了我们市支援灾区的消息,一则是齐鲁石化运送燃油,几十罐装满燃油的列车已经发出;一则是市领导打电话询问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灾情的消息;还有一则是市政府帮助在淄未能回家的外地民工过好春节的消息。
七嘴八舌之中,人们很自然地把话题转移到发生雪灾的原因上。归纳起来,关键是这大雪下错了地方。如果大雪下在北方,人们都在过冬的准备,室内都要取暖,即使雪下得再大,室内也能取暖,而且政府各部门比如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都有应对冻灾的预案,一旦发生灾害,能够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这次的大雪下在了南方,南方的生活习惯一般是不准备取暖设备,多年来极少遇到这种灾害天气也使相关部门产生麻痹思想,因此,雪灾到来,人们猝不及防,仓促之间形成巨灾。
事情就是这样,凡事总要有度,过犹不及。冬天寒冷本是正常现象,我国版图面积广大,南北温差相对较大,过冬的习惯不尽相同。同样的雨雪,下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同。北方寒冷,冬天下雪并不以罕见,只要不是太大,人们往往喜欢大雪,“瑞雪兆丰年”的谚语就是明证。南方气温高,正常情况下能够下一场雪,也能够使人们饱尝一下欣赏下雪带来的快乐。一旦大雪成灾,美景变成了灾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煤电油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这次南方数省的雪灾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好在这几天气温正在转暖,因大雪造成的供电行路方面的困难很快就能恢复正常。那时,被雪灾围困的人们都能够及时摆脱困境。我们为南方遭遇雪灾的人们能够早日摆脱困境而欣慰。
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物价。大灾之后,物价还能够保持稳定吗?国家的调控还会加大力度吗?南方雪灾已经对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给予了严峻考验,作为政府部门,能够从中收获到什么呢?人们看到了媒体对于救灾的报道,有不少消息是报道受灾人员生活情况的,现场的具体情况很难猜测,尽管有八方支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生活毕竟不是小事,他们能够喝上热水、吃上热饭吗?天寒地冻,那些急于回家的旅客们能够穿上御寒的衣服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