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晚餐”如何做标题?

(2007-12-20 23:10:17)
标签:

圣诞节

最后的晚餐

淄博晚报

我记录

职场故事

学习公社

分类: 时事评论
   
  2007’感动淄博年度人物评选开始,请为张延忠、张恒、巩春英投票

“最后的晚餐”如何做标题?

    浏览今天《淄博晚报·晚报车城》(2007.12.20。B1版),看到了一篇文章,标题是“2007’最后的晚餐”。文章大意是元旦临近,淄博的车市形势大好,正是居民购车的大好时机。尽管文章以新闻分析的形势出现,但最后的话“年底的众多利好刺激着消费者,处处都是‘陷井’,只要不冲动,不盲从,消费者在年底就可以放心地以实惠的价格买到称心车”、“还等什么?千万别放过2007年最后的晚餐”,还是露出了掏顾客腰包的祸心。
    其实,以疑似新闻的形式兜售广告,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作为媒体无可厚非。让我感到质疑的是这个标题。无论如何,广告商家也好,版面编辑也好,谁都追求广告效果的最佳。晚报车城的编辑选择这个题目,无非因为元旦临近,一个年度终了,尽量使广告的效果更好。然而,稿件作者忽略了一个事实:“最后的晚餐”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看过以后,不仅对淄博的车市产生担忧,而且对晚报的这档栏目是否能够继续开办下去也产生了怀疑。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名画,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画作的艺术价值是无限的,这并非本博想说的重点,故事的结局是吃过这“最后的晚餐”后,耶鲧被盯上了十字架。尽管这个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尽管耶鲧在人们的纪念中永生,采用这样的富有特殊含义的词汇作为标题,却很容易使人浮想联翩。
    车市经过这个“最后的晚餐”后还继续生存吗?很显然,肯定要继续生存,而且很可能会更火爆。购买家庭轿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求,何况从上到下都在发展服务业,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没有理由会有“最后的晚餐”。
    车城这个栏目经过2007这个“最后的晚餐”后还继续办下去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一来这个栏目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希望能够看到能够对自己购买车辆有所帮助的权威知识,毕竟买一辆轿车要花数万,甚至十数万,对于个人而言,这毕竟不是个小数目。二来对于报社,这样的栏目不仅吸引了巨大的读者群,而且也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因此,说这个栏目是“最后的晚餐”,自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因此,单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忽视语言本来的含义而断章取义,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