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二十多年前发生的旧事,至今令我感动不已。
1984年7月底,我从一所小中学调到县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员。8月初领导告诉我,中旬在烟台召开全省语文教学语法改革培训班,要求我参加。听到这个消息,同事告诉我,他们在教研室工作许多年都没遇到过这样的机会,你真幸运。
培训的时间到了,我登上了去烟台的火车。同去参加培训的,还有淄川、博山和临淄等区的几个老师。因为我们县刚刚从惠民地区划归淄博市,我又是刚刚调到县教研室,同去的人中没有一个认识的。交谈中,认识了临淄三中的王培厚老师,他在临淄三中任教,当时四十多岁,好象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娶妻生子,这是个很憨厚的中年人,给我的感觉是值得信赖。
事情发生在培训班开班一周后的一个晚上。次日组织去蓬莱参观,晚上组织会餐,因为是在海滨,宾馆安排了不少海产品。午夜刚过,突然而至的腹痛把我从睡梦中疼醒。因为年轻,对食物中毒并没有思想准备,总认为过一会就会好起来。时间过去了半个多小时,几次去洗手间上吐下泻,腹痛不但没有减轻,去了就不想站起来。这时,王老师醒了,看着我坐立不安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说了怔状,他说可能是中毒了。于是赶紧起来,为我端水,看看情况没有好转,就跑去找服务员,最后是他陪我走到楼下,打车来到附近的毓璜顶医院,医生进行检查询问怔状后,诊断为食物中毒。于是开方取药,迅速输液。这时候,我才发现在这里打点滴的人非常多,一问,大多数患者都是来参加这次培训班的。集体中毒,可以基本肯定是晚上的食物出了问题。
这一切做完,看着疲惫的王老师,我真的有些于心不忍,请王老师回宾馆休息。王老师笑了笑说,你才二十出头,自己在这里怎么行,我没事,先治病要紧。于是,不顾我的劝说,仍然坚持陪我输液,怕我想家,就和我啦家常,分散我的注意力。看着王老师慈祥和谒的面容,我的心感动起来: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照顾也不过如此吧!
输液瓶中的盐水和葡萄糖慢慢地滴进了我的静脉,腹中的疼痛也慢慢消退,看着我渐渐平静下来的情绪,王老师也舒了一口气。因为腹泻,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我几乎是趴在王老师的膀子上回到宾馆的。
回到宾馆,天已经放亮了,王老师几乎一夜未睡。趴在房间的窗台上,看着东方已经放亮的海面,我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太阳一窜一窜地跃起,我心中的感动也在升腾。在我最困难的时刻,是王老师给了我支持,他淳朴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出发的时间到了,疲惫不堪的我实在不想去蓬莱,王老师来到我身边:来一次不容易,走吧,有我呢。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走完了参观的线路。
培训班结束后,我的工作岗位随即发生了变化。算起来,我在教研室正式工作只有一个月,与王老师相处就有半个月。能够参加培训是我的幸运,认识王老师更是我的幸运。二十多年来,我的工作单位换了好几个,也许王老师已经忘记那个姓魏的毛头小子,但王老师对我的这份关怀一直不能忘怀,他宽厚的脸庞和略带花白的胡子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
谢谢王老师,祝您健康长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