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据新浪网转载大河网消息,由于河南省宝丰酒业把商务部告上法庭,请求确认“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违法,商务部暂停了评选活动。
这是来自网上的消息,不知道事情的真假与否,很担心象前几天贵州茅台老部乔红的消息一样,先是报道被“双规”,然后是“平调”,到昨天才正式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所以,这件事情是否属实,现在还不敢定论。但就目前的消息,本人倒觉得“第六届中国名酒”评选活动到此为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事情的原委是,商务部先后于2006年9月28日、10月18日发出《商务部关于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的通知》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的补充通知》,在全国开展“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河南宝丰酒业认为,“宝丰酒”已经由有关部门经过严格程序评定为“中国名酒”,故未申报参与商务部举办的“中国畅销名酒”评定活动评比。宝丰酒业发现,今年4月12日,商务部通过媒体又公布了一份“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其中包括宝丰酒业生产的“宝丰酒”在内的多种传统“中国名酒”都不在其列。而此前,并未有任何部门通过任何公开、公正的程序评选过“第六届中国名酒”,宝丰等多家传统“中国名酒”生产企业也未参加过“第六届中国名酒”的评比,认为商务部的这一评比活动使因多种原因未报名参与评比的酒产品生产企业陷于不利竞争境地,限制了企业间通过市场进行的公平竞争。而且商务部的这一行为明显有悖于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关于严禁开展对企业进行评比活动的相关规定。据此,宝丰酒业特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商务部举行“中国畅销名酒”、“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的行政行为违法。
这条消息的背景大概如此,至于评定是“暂停”,还是“到此为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确评比于经济社会、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不可否认,由一个权威的部门,依据严格的程序,制定科学地评价体系,进行公平公正地评选,真正把行业的标兵评选出来,实现提升民族品牌竞争能力的目的,于民族工业的确是一件惠及民族的大好事。现在的问题是,“商务部此次‘中国畅销名酒’评比的专家组组长是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兼职的东北某省酿酒协会的会长。而连商务部公布的‘中国畅销名酒’参评条件都不够却入围‘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的几家白酒正产自这位专家组组长的家乡”。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谁又能否认这次“评定中国名酒”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因素”?
这次“评定中国名酒”已告一段落,而这次评定活动的主办方是谁,到此仍是一头雾水。从报道中感受到的,是有关方面洗清自己和开脱责任的做法。当所谓的名优评定成为一些部门,甚至是个人为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这些部门和个人而成为幕后黑手的时候,这样的评比还有什么意义?本人承认名优评比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赞同权威部门开展一些有益经济发展的评比活动。问题是一定不能让这惠及万千企业和品牌的好事,让一粒老鼠屎坏了这一大锅粥。
由此同样想到了昨天的一条新闻,说的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城镇在职职工收入的事,消息公布的两个数字成为网民攻击的焦点。一个是关于城镇在职职工工资去年达到两万以上,一个是城镇在职职工工资日工资达到八十三元多。这两个数字的出笼过程咱不知晓,我们身处其中,有着切身的感受,干着骡马活,出着牛马力,没有星期天,不休节假日,一月工资不也就七八百吗?这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呢?昨天晚上浏览网页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所有的评论几乎全是指责和谩骂。或许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解释得出这个数字的统计方式,但是,如果你得出的数字与当事人的身感实受大相径庭的时候,即使统计方式再科学,那也是对民众的愚弄。
评比是好事,谨防成为孳生腐败的温床。
前一篇:“萧规曹随”的来历
后一篇:可恶的传媒与解说毁了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