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彭水诗案”看官员的舆论生态

(2007-03-15 06:58:40)
分类: 时事评论

  一段时间以来,蓝庆华是一个经常见诸媒体的人物。一夜之间,彭水这个过去不曾知道的县,知名度迅速升高。因为诗案,蓝庆华不仅成了彭水的焦点,成为媒体聚集的热点,而且吸引了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线。几乎所有的观点,都在指责蓝庆华的做法,甚至把这一案件称做当代的“文字狱”,仿佛曾作为彭水县委书记的蓝庆华因此成了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必欲除之而后快。
  所谓“彭水诗案”,是说去年9月重庆市彭水县教委借调干部秦中飞,因一则针砭时弊的短信诗词被刑拘,继而被批捕。一个半月后,彭水县政法机关无罪释放秦中飞,并向他道歉和发放赔偿金的案子。诗的内容是:
  沁园春·彭水/ 秦中飞/  马儿跑远/  伟哥滋阴/  华仔脓胞/  看今日彭水/  满眼瘴气/  官民冲突/  不可开交/  城建打人/  公安辱尸/  竟向百姓放空炮/  更哪堪/  痛移民难移/  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  抓人权财权有绝招/  叹白云中学/  空中楼阁/  生源痛失/  老师外跑/  虎口宾馆/  竟落虎口/  留得沙沱彩虹桥/  俱往矣/  当痛定思痛/  不要骚搞。据说,这首词的内容,涉及到原县委书记马平、县委书记蓝庆华、县长周伟的内容。警方认为词首三句话“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隐喻了彭水县委县政府三个领导——前任彭水县委书记马平,现任县长周伟,县委书记蓝庆华。
  蓝庆华之所以陷入舆论的旋窝,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上面所说的被称为文字狱的“彭水诗案”,另一个就是他在“诗案”曝光后被重新任命职务。媒体的围剿由此展开。看一看这首诗的内容,的确涉及了彭水县的许多情况。至于这些事情的真假,我们无从得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至于是不是构成了诽谤,咱不敢乱下结论,以我的理解,这首词即使所说事出有因,所表露的感情色彩绝非与诽谤无关可以解释。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词中所说的事情就是事实,如果不属实,那秦中飞的行为是不是构成诽谤呢?按照这样的分析和判断,这所谓的“诗案”还能说是文字狱吗?
  无论是“彭水诗案”,还是蓝庆华的履新,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除去上面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的特殊性,媒体的功劳不可忽视。撇开“彭水诗案”,彭水的情况如何,蓝庆华主政彭水的政绩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有一个事实是,在他出任县委书记之前15年,换了6任书记,到“诗案”发前,他已经在彭水工作了6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他不是一个敬业的人,不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县委书记,不仅上级不可能仍然把他放在这样的岗位上,而且彭水的老百姓也早就把他赶跑了。在如此情况下,媒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于是,“彭水诗案”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以至于案件的冲击波仍然威力无比,直到蓝庆华履新,仍然成为一些媒体追逐的热点,重庆市的有关负责同志也不得不频频出面,作出说明和澄清。以至于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重庆市长王鸿举对有媒体称他接受采访表示“考虑到蓝庆华的工作能力,不能让他没有工作,到统计局任职是平级调动”作出澄清说,这些话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这是把一个显然荒谬的观点,强加给他人,然后加以批驳。“我对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人,给重庆捅这样大娄子的人,我会说他能力强吗?何况,彭水的工作我非常不满意”。
  其实,即使蓝庆华在“诗案”中犯了错误,党的方针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他作出适当的安排也无不可,这本是正常的干部任免,为什么这样一件事就成了一个焦点呢?由此不难看出时下各级官员面临的舆论生态。或许,蓝庆华履新后能够在这个位子上坐稳,也许因为媒体的跟踪很快就会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留给人们的一个问题是,官员们面对如虎的舆论,所表现出的只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以至于贵州省长林树森在回答关于广州房价高时说,房价涨高“媒体功不可没”。
  本人并非为蓝庆华翻案,咱也翻不了案。也没有为此指责媒体的意思。我只是想说,媒体不能总是为了追求新闻而刻意炒作,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而单纯追求新闻效果。事物都是联系的,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新闻也是如此。比如“彭水诗案”,媒体为什么不分析一下秦中飞的动机呢?为什么不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呢?为什么不说说这首诗透露出的感情色彩呢?媒体这的这种做法是标准的割裂事实联系的单纯新闻观点。前不久,中央一家大报曾发表一篇关于普通群众“打击”纪检干部的报道。乍看之下,愤慨异常。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还怎么能够相信这家权威媒体的真实性呢。在报社工作时,本人也曾经处理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当时是一个老人有五个子女,住院一月没一个去看。稿件见报后,当事人找上门,要求澄清事实。就事情本身来说,报道并没有什么问题,在了解了其他情况后,还是觉得事出有因。虽然这件事与“彭水诗案”性质不同,但从新闻角度看,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却有相通之处。因此,舆论猛于虎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目前的情况下,官员的舆论生态环境不能说恶劣,起码也是不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迟到的冬天
后一篇:桃树花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